屢遭清倉誠泰保險第三次增資擴股 新主紫光集團或替其更名

連遭三家初始股東清倉股權的誠泰保險,日前主動引入非本省的紫光集團為第一大股東。2017年該公司四大險種承保虧損,經營壓力依然嚴峻


屢遭清倉誠泰保險第三次增資擴股 新主紫光集團或替其更名

儘管當初由省政府一手牽線促成,進而成為唯一一家總部設於雲南的全國性保險公司,誠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誠泰保險)因不佳的業績表現,終令其三家初始股東不得已先後清倉走人。

然而,誠泰保險卻似乎“愈挫愈勇”,不斷進行增資擴股。繼2015年和2016年兩次增資之後,今年6月8日,誠泰保險再度發佈公告稱,計劃定向向紫光集團增發20億股,每股價格1.44元,紫光集團出資金額為28.8億元。若計劃完成,紫光集團將持有誠泰保險33.33%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數據顯示,誠泰保險2014年以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15年才實現小幅盈利。而在保費收入方面,囿於各種限制性因素,該公司在財險市場的份額一直較低,截至2017年底,僅為0.1%。

市場觀察家表示,這是誠泰保險首次主動引入非雲南省的大型資本,未來不同的股東文化如何融合,將直接影響該公司的發展前景。

三次增資擴股

誠泰保險於201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主營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註冊資本為人民幣40億元。

其初始股東分別為雲南省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雲南城投)、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昆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昆明發展投資集團)、昆明市國有資產管理營運有限責任公司、昆明市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雲南省內大型企業。

2016年12月底,誠泰保險啟動第二輪增資擴股,定向增發股份20億股,每股價格1.35元,增資後註冊資本變為40億元。此次引入的新股東為昆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上述兩輪增資的對象均系雲南省內企業,而發軔於今年6月8日的第三次增資擴股則大相徑庭,引入紫光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的同時,誠泰保險原股東悉數放棄優先認購權,且未認購新股份。

2017年年報顯示,雲南城投、昆明產業開發投資與昆明發展投資集團並列為誠泰保險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20%。如此次增資完成,這三家股東的持股比例均將降為13.33%,並列為第二大股東;紫光集團則將持有33.33%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初始股東清倉

據悉,誠泰保險已於2017年6月被劃歸雲南省國資委集中統一監管,由雲南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

2018年1月26日,雲南省國資委網站透露,正推動雲南城投、能投集團、工投集團、誠泰保險和貴金屬集團等5戶企業集團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作為雲南省唯一一家國有保險公司,誠泰保險被列為該省混改名單中的重要一員。而引入紫光集團,便是實現混改的實質性一步。

不過,在誠泰保險增資擴股的同時,公司初始股東也多次清倉其股權。

2017年3月,雲天化集團即轉讓所持有的誠泰保險1億股、佔比2.5%的股權,由大連百年商城有限公司受讓;10月,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雲南工投集團)在雲南產權交易所發佈信息,同樣擬掛牌轉讓所持有的誠泰保險1億股佔比2.5%的股權,掛牌價格1.38億元,摺合1.38元/股。

今年6月1日,熟悉的一幕再度重演。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雲南世博集團)通過重慶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誠泰保險4.75%股權,掛牌價格為2.736億元,摺合1.44元/股,較此前的1.38元/股略有提高。股權信息顯示,雲南世博集團股東為雲南省國資委和華僑城集團旗下的華僑城(雲南)投資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雲天化集團、雲南工投集團以及雲南世博集團均是雲南省國資委下屬公司,也同是誠泰保險的初始股東。上述交易完成後,意味著三家機構將實現完全退出。

市場份額僅0.1%

保險公司增資,一般都會與其償付能力情況相結合。歷年來,誠泰保險的償付能力指標都尚算理想,2017年雖明顯下滑,但依然遠高於監管要求。

截至2017年末,誠泰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89%,較上年同期的2240%下降1251個百分點。對此,誠泰保險在年報中解釋稱,報告期內,由於保險業務增長,保險風險最低資本有相應幅度增加,同時,公司2017年對2016年底到賬的增資資本進行了合理運用,投資金額較2016年有較大增加,導致市場風險最低資本和信用風險最低資本均有大幅上升,因此,在最低資本增加較大、實際資本較2016年底基本無變化的情況下,最終導致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有較大程度的降低。

從營業收入方面看,2017年誠泰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3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21億元上漲12.05%;實現投資收益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5億元上漲51.85%。

但是,查看其市場份額,就要“寒酸”不少。誠泰保險去年雖然實現原保費收入10.06億元,但財險市場份額佔比僅有0.1%,在85家財險公司中排名第47位。2018年1至4月,該公司實現原保費收入4.72億元,市場份額也僅有0.12%。

另從盈利能力看,誠泰保險2012年至2014年持續虧損,分別淨虧損0.25億元、0.57億元、0.45億元;2015年至2017年扭虧為盈,分別實現淨利潤0.15億元、0.37億元、0.87億元。

如今,擺在誠泰保險面前的難題不只是經營壓力,更有市場對其增資擴股後的一些擔憂。一般來說,當大股東更迭後,公司名稱、高管等通常會隨之發生變化。比如信達財險更名為國任財險,根本原因便是換了大股東。

對此,誠泰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增資獲得銀保監會批准後,公司將按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保險監管規定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新股東肯定會提名新的董事、監事。目前尚無股東或董事提出公司更名、變更董事長或總經理等事項的議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