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北、新徵程|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用新動能“智造”未來

新江北、新徵程|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用新動能“智造”未來

無所不在的智能製造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緊緊抓住智能製造這個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新動能,南京江北新區於2016年7月成立智能製造產業園。到去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幅58%,納稅總額增幅55%,園區產值達700多億元,正朝著兩千億產值進軍,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成為江北新區和南京市發展智能製造產業的核心承載區。

緊扣新區“兩城一中心”建設目標,優化產業結構,深耕智能製造,江北智能製造產業園將努力發展成為新區產業發展的生力軍,成為全省智能製造產業先導區。

製造要智能 服務要專業

智能製造,江北新區重要的實體經濟承載區,近年發展勢頭喜人,以2017年數據為例:

園區企業納稅總額突破22.7億元,同比增長55%;

一般預算收入9.91億元,同比增長41%;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6億元,同比增長58%;

此外,去年外貿進口額和外貿出口額分別完成28.09億元和25.97億元,同比增長均超15%;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增長411%,達到784萬美元。目前園區產業類重大項目共計35個,總投資183.8億元,2018年一季度已新增數個大項目,預計2018年將會有更多的智能製造產業新項目入駐,高端製造類企業的規模將大幅增加。

園區以原有的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衛星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基礎,確立了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與人工智能為主導的發展方向。

新能源汽車產業。依託“南汽集團產能提升項目”帶動園區一批重點汽車製造業企業的迅速增長,2017年整車銷售量達30萬臺。汽車製造業的產值佔園區的比重進一步提高至70%,產業聚集度進一步加強,園區汽車製造業聚集區地位進一步提升,相關配套企業的產值及稅收增長迅猛。

先進軌道交通產業。依託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地鐵、城軌高端裝備的同時,逐步加大智能物流、智能倉儲等軌道交通服務產業,緊抓中歐軌道交通國際研創基地建設機遇,重點推進中車工業數字園區建設,力爭2018年軌道交通產值增長50%,達到100億元。

培育新興產業。園區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引進天成自控、博馳新能源、費勉先進光源等一批新興產業製造業項目;目前園區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業正在或即將藉助資本市場進行新一輪發展壯大,聚隆科技已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金三力高分子、輝倫太陽能也正在進行上市前的準備。

智能製造園是全省北斗產業最為集聚的區域,也是全國八大北斗產業基地之一。智能製造園北斗產業新引進億元(千萬美元)以上項目2個,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個,完成衛星應用產業收入48億元。

園區管理者在企業走訪中,竟然指出產品設計圖紙中存在的問題,讓企業總經理大感意外,他說真沒想到這個園區如此專業。

園區堅信只有靠專業服務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制勝,堅持致力於建設專業化的企業服務團隊,建立健全企業服務體系。目前,園區下設產業發展部、投資促進與人才工作部等專業化的企業服務部門,不斷強化專業服務能力;同時建立了“專業化服務”“日常化聯繫”“專題化走訪”等服務機制,在資金、技術、政策、政務、公共服務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智能製造園毗臨江北新區管委會,交通便利,配套日趨完善。新進企業,實現拎包入住。對園區人員,全方位滿足需求。產業園打造了舒適宜居的人才公寓,提供職工食堂、健身房、休閒娛樂等公共配套設施,吸引各類人才集聚。

完善生態鏈 全面推進產業升級

園區普遍聲稱聚焦主導產業,而實際上,對規模大納稅高又無環保壓力的大項目,人人爭搶。江北新區智能製造園將一個有望年納稅達十億元的項目轉移,只是因為項目不符合園區智能製造的產業定位。始終聚焦主導產業,江北新區智能製造園做到了。

“土地用一寸少一寸,項目紛湧而來,不堅持主導方向,難以保證持續高質量發展。”園區看到當下繁榮,更看中未來發展。

園區主動對接市政府相關智庫機構,重新梳理產業發展定位,擬定了“1+1+X”的產業發展方向:以智能裝備製造和智能創新服務為主導產業方向;圍繞具有重大產業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及其新產品、新業態,佈局人工智能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及相關產品、未來網絡、工業4.0、無人駕駛等一批未來產業。其中智能裝備製造重點打造“先進交通裝備”“智能製造裝備”“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三大集群;智能創新服務業以發展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和衛星應用服務以及科技創新服務業為主。

南京浦鎮龐巴迪公司的新一代 INNOVIA APM 300型列車,被專家們稱之為世界最先進全自動無人駕駛的軌交系統,已被上海軌道交通浦江線列車採用。

南汽智能製造項目,打造數字化“智能工廠”標杆,以現有製造信息系統為基礎按需集成、模塊化創新。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以太網等信息技術與智能裝備的融合,初步實現生產線數字化集成,提高訂單交付協同效率,並要最終實現智能互聯和數據決策。

“我們的智能生產建立在自動化的基礎上,所有的車都是激光焊接加上實時、在線、自動的質量檢測,數據同時上傳到監測中心進行分析。工藝防錯系統,實行自動化配料。既能避免失誤,又提高了效率。所以我們能每小時生產70輛車。”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陳峻這樣描繪南汽的“智能車間”。

智能製造,園區本身要實現智能化。通過數字平臺整合分析園區企業資源,探索企業在產品、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配套和合作,幫助企業加強與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生態體系相關環節的縱向和橫向協同合作,孵化培育出基礎較好、潛力較大、行業帶動性較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行業“單打冠軍”企業,共同提升智能製造生態體系。

園區產業發展不斷革新,進行產業升級,對低效閒置土地進行“騰籠換鳥”。錦湖輪胎南京浦口新工廠雖引進了高端裝備和技術,然而智能製造產業園從長遠考慮產業升級,再三思慮,果斷推動了錦湖輪胎搬遷至浦口經濟開發區橋林片區。在去年年底已基本完成錦湖輪胎廠的拆除。對空出來的土地重新規劃,重點引進技術密集型的環境友好類產業。

成立兩年來,智能製造產業園工啟動各類建設及環境改造工程100多個,完成10萬平米智匯廣場建設並優化細節,提升了園區形象,改善招商環境。

對標找差 瞄準發展高質量

有危機才有動力,園區平臺主動對標上海、杭州、蘇州等資源相近的平臺,“捉對”比照學習,研究趕超路徑。推動思想再解放、標杆再提升、壓力再傳導,創新實幹,爭先進位,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的步伐。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園區管辦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對標找差、創新實幹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指導協調、督查落實各項工作。

注重協同配合。橫向上,管辦各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及時提供數據資料,共同開展調查研究,共享研究成果。縱向上,要圍繞園區發展定位,加強與上級和平級部門聯動,充分發揮新區統一調配下的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做大做強園區優勢、補齊短板不足。

強化監督考核。將對標找差、創新實幹工作納入部門績效考核。核心指標納入各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沒有承擔核心指標的部門也要根據本部門主要工作職責,提出可考核的工作指標任務,納入年終績效考核。各部門簽訂對標找差、創新實幹工作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進度要求和工作責任。定期開展跟蹤監督和考核,形成園區上下人人對標、人人趕超的責任機制。

建立容錯糾錯機制。貫徹落實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幹部改革創新擔當作為,營造敢想善為、寬容失誤的幹事氛圍。堅持鼓勵創新、勇於擔當、寬容失誤的原則。充分調動和保護幹部隊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提高全體人員的素質和水平,提高整體創新能力和科學發展能力。

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引導園區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對標找差、創新實幹工作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結合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廣泛進行宣傳,使之成為園區廣大企業以及員工的共同目標。強化經驗總結宣傳,不斷提升對標找差、創新實幹工作的整體水平,形成對標趕超、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