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大家都知道,英格蘭名宿萊因克爾有一句名言:足球就是22個人追著球跑了90分鐘,然後德國人贏下比賽的遊戲。在德國擊敗瑞典以後,他不得不含恨改口:“即使德國人少打一人,還是tm的能贏。”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其實上一輪擊敗瑞典的比賽,德國人就贏得十分驚險。在整場比賽長期落後-扳平的處境下,憑藉表現不在狀態的克羅斯絕殺逆轉,才在本輪留下了不小的出線希望。但僅僅一場絕殺逆轉,並不能掩蓋德國隊本屆大賽的所有問題——破門乏術。而在輸給韓國的比賽中,這個問題徹徹底底地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破門能力爛出天際

德國隊全場射門次數26腳,僅射正就多達11次,控球率也超過了70%。但是面對韓國門將趙賢祐,他們並沒有取得哪怕一個進球。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這不只是一場比賽的問題。拋開結果,德國隊從場面上踢出了幾乎三場一樣的比賽。控球率、傳球次數、射門、射正等等碾壓對手。更誇張的是,德國隊在射門、射正次數和發動進攻的次數上都遙遙領先其它各隊。除了在他們之後才進行比賽的巴西以外,德國比踢過3場球裡射門最多的西班牙還要多22次。只踢了三場比賽,德國比西班牙平均要多射了一場的門。要知道,和世界盃前公認的最弱球隊(奪冠賠率墊底)的巴拿馬交手過的英格蘭、比利時,場均射門也只有19.5次和14.5次而已。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令德國出局的還是尷尬的射門能力。據統計,德國踢完3場比賽後,是本屆世界盃上射門轉化率最低的球隊。根據FIFA的統計,德國隊有67次射門,但只有2個進球,射門轉化率不足3%。而公認最弱的巴拿馬,在面對英格蘭的比賽中取得進球,讓他們的轉化率都達到了7%。

是勒夫不擅長調整嗎?不是。德國在攻擊線上首輪派上了穆勒、厄齊爾、維爾納等人。在第一場落敗之後,勒夫做出調整,在次回合沒有給厄齊爾1秒鐘出場時間,首發德拉克斯勒、羅伊斯,增強前場速度和衝擊力。在比分落後的不利局面下,排出高中鋒戈麥斯也受到效果,有效地牽扯幫助羅伊斯扳平,給了德國最終逆轉的機會。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而在本場比賽,勒夫更是將此前兩場碌碌無為的穆勒拿下,讓厄齊爾、羅伊斯和維爾納組成三叉戟,派上了格雷茨卡加強中場,也同樣在落後的情況下派上戈麥斯、布蘭特,但沒能再次扭轉比賽。紙面上看,除了兩位替補門將和後衛金特爾,勒夫輪換使用了23人名單裡的20人,僅就結果來說,勒夫的調整算是盡力了。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也許有人會拿薩內說事。早在德國輸給墨西哥的時候,就有人調侃薩內的落選,要在勒夫面前跳pick me up。但說實在的,僅僅薩內一人的表現,也往往難以改變局面。具體戰例就是歐冠和利物浦的較量,不細說了。肆意鼓吹薩內作用的人,也是陷入了“英雄主義足球觀”的陷阱之中。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同樣的,即使有克羅斯的回傳助攻孫興慜破門的大鍋在身,同樣不是出局的罪魁禍首。如果沒有他,德國早就沒有機會了。那麼問題在哪呢?從德甲球隊這賽季的歐戰表現就可見端倪。即便是強如拜仁,在歐冠賽場上也非常依賴外籍球員。若沒有J羅、裡貝里等人的出色表現,恐怕很難跟最後的冠軍皇馬打得如此接近。而在那兩場系列賽中,德國隊幾乎雷打不動的主力攻擊手穆勒沒有建樹。而在世界盃上,沒有了俱樂部的強力大腿,他更難有所作為。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作為在德甲一家獨大的拜仁,主力前鋒是打進29球的萊萬,但他是波蘭人。在他之下,只有幾位打入15球、14球的前鋒。而德國隊主力前鋒維爾納,只是進了13球而已。至於戈麥斯,他已經遠離德甲很久了,這賽季在德甲進的更少,只有9個,更看重他的戰術作用。

總的來看,進攻問題是德國隊球場上的致命弱點。

和二戰有關的玄學

當然,德國隊在俄羅斯輸球,不可避免的會被很多朋友聯想到歷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德國人二戰期間入侵蘇聯,但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失敗。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世界盃還沒開始,就有人在德國隊運食物的新聞裡拿二戰的梗說事。而列寧格勒,也就是聖彼得堡,在二戰期間被德國圍困長達兩年之久,蘇聯為了守住這座城市,修建了冰上公路、鐵路和防線。而當時列寧格勒“滴滴噠噠”的防空警報,更是成為當地人一時之夢魘。

另一個玄學之處則在比賽場地,德國三場比賽的地點分別在莫斯科、索契和喀山。德國在莫斯科、喀山落敗,而在索契勉強逆轉瑞典。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從二戰的過程中來看,德軍一開始的攻勢非常迅猛,直抵莫斯科城下但沒能成功。在1942年的戰役向高加索山脈發動猛攻,一度逼進索契,即將成功。但由於斯大林格勒(現伏爾加格勒)戰役的失敗而被迫集體撤退。德軍在俄羅斯境內最遠也就是聖彼得堡、莫斯科、伏爾加格勒一線。喀山?這座遠離戰線的城市,沒有出現在德國的戰略地圖上過。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其實在上一場比賽中,裁判組的人員配置對德國就已經非常危險了。主裁、助理裁判都是波蘭人,第四官員是日本人,視頻裁判組裡有2個法國人、一個波蘭人和一個意大利人。瞭解二戰的朋友都知道,這些國家在二戰中都和德國頗有交集,要是輸了,那節奏真的畫美不看。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韓國隊的神勇表現給德國人致命一擊,讓德國人沒有辦法就如同歷史上一樣,第一次看見莫斯科紅場建築的屋頂。而撤退之後,就是永別。而他們在莫斯科比賽的,於戰後修建的盧日尼基球場,距離紅場就只有幾公里而已。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有一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到目前為止,這屆世界盃完全按二戰模式打的。美國人隔岸觀火,意大利一上來就掛了,德國在莫斯科慘敗,日本偷襲美洲成功,西班牙被第五縱隊害慘了,法國佬渾水摸魚,英國人艱難堅持到最後慘勝,唯一沒讓我們失望的就俄羅斯。中國?和二戰一樣,慘敗的正規軍和全面參與的人民群眾。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而在二戰後才取得獨立的韓國,在這個“和平年代的戰爭”——世界盃中,好好地刷了一把存在感,一舉把德國人送回老家。他們的神勇程度不比把七十三年前蘇聯國旗插在德國國會大廈上的蘇聯士兵要差。畢竟德國和韓國的差距,可比蘇聯和德國在戰爭中曾有過的戰力差距要大多了。所以,不論是是否參加了這場“足球時空裡的世界大戰”的人們,還是我們這些隔著屏幕和網線的圍觀群眾,都不得不說一句: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要知道,德國上一次在世界盃沒能闖過首輪可是1938年,這比蘇聯擊敗德國打進柏林還要早上7年。那個時候,現在的韓國還不存在呢。正是他們的神勇,才逼得萊因克爾改口,讓我們親歷的歷史被驚人地改寫。作為中國球迷,希望作為人民群眾的我們,不要和“正規軍”國足一起再當受害者和“圍觀群眾”了。

七十三年過去了,為什麼德國還是在俄羅斯敗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