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縣委大院”,縣委60多年“蝸居”在這裡


在人們的印象中,縣委辦公場所一般都是“高大上”的,都是一個縣城的“門面”,但是在河北省千年古縣靈壽,有一座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縣委大院,這兩進六排的平房還是磚木結構,不僅老舊,而且院子狹小,包括縣委書記辦公室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縣委機構都“蝸居”在這裡辦公,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最美縣委大院”。

千年古縣靈壽地處石家莊市西北部山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委大院位於縣城古城西路51號。

這些瓦房都陸續建於上個世紀50年代,歷經60年風雨。60年間,除了在必要時對其進行修繕,或對牆體進行粉刷,幾乎未再進行過任何改變。

從小在靈壽縣長大的雷先生說,小時候他經常到縣委大院裡去玩,經常看到那些衣著樸素的叔叔伯伯們在這些瓦房中進進出出,這些瓦房和周邊居民的住房沒什麼兩樣。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縣委大院進行了一次大的維修。2005年前後,縣委再次對辦公大院進行了修繕,圍牆變成了鐵藝柵欄,原來的一色紅牆刷成了白色,牆基易潮處貼上了石片,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縣委幾乎全部機構都在這個院子裡辦公。

160多位工作人員蝸居此地辦公,由於院子狹小,每個部門的辦公環境都比較“寒酸”。

據縣委工作人員介紹,靈壽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和縣委遷至此處辦公,後縣人民政府遷走,縣委留在此處辦公至今。

院子裡是清一色的平房,一排排平房,“寒酸”但很整潔,院子裡的大樹已經成材。

平房底部的青磚已經開始風化。前些年,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專門將平房進行了加固。

冬天,院子的自來水管被凍住是常事兒。

縣委大院的“寒酸”和附近居民的樓房形成鮮明的對比。

縣委機關樸素蝸居的背後,是將用於建設縣委綜合辦公樓的資金“挪用”到了農村教育上,上百所農村中小學校蓋起了教學樓、用上了暖氣。“這樣的縣委大院比高樓大廈縣委看著都舒服!”網友們說,“寒酸”的縣委大院拉近了幹部與老百姓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