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利用“品牌扶貧”打造扶貧品牌

“品牌扶貧”這個概念最早由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雲提出,它指的是為貧困地區進行品牌人才培養,設計有效的品牌戰略頂層設計,扶持其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母子品牌等,通過貧困地區內普惠式的產品溢價,提升區域經濟價值,提高農民的精神氣質與創新水平,實現消貧目的的戰略選擇與舉措。

這兩者說的都是品牌和扶貧,兩者的方法都是藉助品牌的力量,兩者的目的都是實現精準扶貧,但是真正的實施卻不同,品牌扶貧可以做公共區域品牌,母子品牌等等,傾向於一種方法論,扶貧品牌則是直接去打造一批扶貧“標誌”的品牌。

兩者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差異,那麼我們能不能把兩者結合起來,利用品牌扶貧的方法去打造一批扶貧“標誌”的品牌呢?我們可以探索一下扶貧品牌打造。

怎樣利用“品牌扶貧”打造扶貧品牌

1. 選擇合適的產品

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貧困地區,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貧困偏遠的農村地區的產品多數是小而散的初級農產品,受經濟實力和傳統觀念影響,忽視品牌的創立,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大多數沒有標識,在促銷和宣傳過程中只是一味地打價格戰,而忽視了對該農產品品牌的經營和投入。要想做扶貧品牌,僅靠這些小而散的農產品是不行的,得從這些小而散的產品中找到合適這些地區的農產品,並且進行一定的扶持,發展成產業,這是扶貧品牌的基礎,更有利於扶貧品牌的創建,否則扶貧品牌創建出來了,沒有持續供應的產品也是沒有意義的。

以京東“跑步雞”為例,中國人日常消費比較多,雞肉的消費比重比較大,而且項目所在地河北武邑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武邑縣擁有30萬畝天然林地,且以沙質土壤為主,正是得天獨厚的養殖條件,“沙土非常乾燥,不容易滋生細菌,對雞的健康有好處,具備養雞項目發展起來的基礎條件,也是“跑步雞”扶貧品牌的基礎。

2. 挖掘產品的特色和故事

中國人日常的消費的確是雞肉但是多數是飼養雞,生長過程中從生到死不會活動距離不會超過3米,健康狀況堪憂。所以“跑步雞”的品牌是以運動為核心的,每隻雞崽戴一個雞腳環,每天監測雞走了多少路,走的步數越多越說明它是散養的,價格賣的越貴,基礎標準是10萬步,產品的特色就立即出來了。而且可以跟扶貧的結合非常的好,在京東關於“跑步雞”的宣傳片中,故事很感人,留守兒童跟爺爺生活,餵雞,數雞,趕著雞到處跑,為了讓雞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跑步雞”,賣掉可以給爺爺買手機,打電話給媽媽。雞可能不多,錢也不算多,但是每個經歷貧困經歷留守的家庭都懂的這件事的意義,所以故事輕易就打動了人,品牌也被記住。

怎樣利用“品牌扶貧”打造扶貧品牌

3. 完整的產業鏈支撐

因為扶貧品牌扶貧的特殊性,所以當地的產品很難有完整的產業鏈和產品等著做品牌,只考慮做品牌就可以了,它需要根據品牌考慮整體產業鏈的問題。因為國內現在扶貧品牌做出來的並不多,所以我們還是隻能以京東“跑步雞”為例。京東“跑步雞”從雞的品種選擇開始做,選擇國家原產地認證的品種,既適合貧困地區養殖又能突出這的確的貧困地區的產品,為扶貧品牌打上底色。然後就從科學的養殖方法到聘請專家給與指導,此外,還設計完善的監控系統,積極推動產品“溯源體系”的建立,讓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來了解產品的養殖、屠宰與加工情況,最終京東以超過100塊錢的價格回收,再配合京東擅長的物流和銷售,“跑步雞”這個扶貧品牌很容就能做出來。

京東在“跑步雞”項目運營的一年多時間中,上線銷售的三批“跑步雞”均銷售一空,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在“跑步雞”項目上,除了原有的武邑縣養殖基地外,京東生鮮還會在江蘇宿遷新建規模為1—2萬隻的養殖基地。

對於中國貧困地區人口脫貧而言,一個京東“跑步雞”的扶貧品牌獨木難成林,所以需要在品牌扶貧的方法論下,打造扶貧品牌,以品牌為抓手,形成統一規劃管理、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市場銷售的扶貧品牌的品牌效應,打破各自為陣的被動局面,將整體效益發揮到最大。“品牌扶貧”需要充分發揮品牌“扶志”“扶智”的作用,在貧困地區扶植扶貧品牌,變輸血為造血,讓貧困戶們用品牌扶貧實現永久的脫貧致富。

全社會都在動員力量用於精準扶貧,全社會的目光都聚焦在這裡,這是一個塑造扶貧品牌的天然舞臺,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去整合打造標準化的產品,以專業的品牌扶貧的方式去打造品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區域特色、經典產品,講述扶貧品牌故事,推介發展典型模式,融合線上線下全渠道,引導貧困地區挖掘扶貧品牌文化內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快速提高銷量,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全國市場,從而形成一批統一打造,統一管理的扶貧品牌,這些品牌因為扶貧的意義,被國家政策扶持,被聚焦打造,最終被市場檢驗,成為真正的品牌。這些品牌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真正做到輸血也造血,品牌也扶貧,扶貧也成為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