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清平南北街路西。是河南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俗称东大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修。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山门

明代规模宏大,至清末衰落。今寺朝东,三进院落。大门面阔五间,三明二暗,门楣悬挂“回族东大寺”匾,左右为廊房。右廊房内现存明代阿拉伯文《可兰经》石碑及清康熙年重修寺碑。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十四世纪元明之交,唐宋以来来自阿拉伯的商人和兵士,在与中国其他民族长期融合中,开始形成为回族,仍保持伊斯兰信仰。回族礼拜寺(又称清真寺)的最大特点是采取汉式佛寺建筑形式,但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寺内建筑组成包括礼拜殿、浴室、经学教室、教长室和宣礼塔,与佛寺道观不同;汉式佛寺大殿一身是座北向南,清真寺礼拜殿则座西向东;礼拜殿面积要求较大,普遍采取将两三座汉式屋顶平行串连在一起的方式;装饰图案大多由阿拉伯经文、植物纹和几何纹构成。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宣礼塔

东大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修。明代规模宏大,至清末衰落。今寺朝东,三进院落。大门面阔五间,三明二暗,门楣悬挂“回族东大寺”匾,左右为廊房。右廊房内现存明代阿拉伯文《可兰经》石碑及清康熙年重修寺碑。 ..图册 二门内庭院两边为厢房,各五间,为讲经堂。中央为礼拜大殿,硬山顶,高10米余,深24米,宽20米。前接卷棚五间,四隅开角门,殿顶覆碧绿色琉璃瓦,造型宏伟。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赑屃探海

东大寺座西向东,院分三进,庭院开阔,整个寺院青砖碧瓦,建筑宏伟,错落有致,风格古朴。大门明三暗五,前立门狮,脊顶七孔仙桥装饰别具有特色,门楣镶刻的“护国清真”、“护国佑民”题词,使人们联想起东大寺回民助清堵水的传说。二门三间,两侧廊房与二院南北讲堂走廊向西环绕到大殿陪殿。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二门

1995年新增建的高大月台360平方米,由青石栏杆围绕,把翻修后的大殿衬托得更加宏伟。大殿勾心斗角,雕梁画栋,上立宝瓶。殿高三丈有余,宽六丈,深七丈二尺,能容纳600多人礼拜。殿内装修设施别致,富丽堂皇,壮严肃穆,下铺地毯,采光充足,格外明洁。南北陪殿为东大寺伊玛目和阿訇的住室。后院为东大寺伊光旅社和民族浴池。北侧水房宽敞明洁,设施齐备,沐浴方便。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匾额

东大寺原大门对面耸立大型照壁一座。今已不存。照壁后面的街道(东西向),旧名“清真前街”,大门前临街道(南北向),旧名“清真街”,均见乾隆四年(1739年)《祥符县志》的“县城图”。大门5间、三明两暗,朱门碧瓦,两侧两底角门,南北两道山墙,门前大石狮一对。大门正中门相下四根方木顶端镌有“护国清真”四字,其上方曾悬挂蓝底黄字走龙边的“敕建清真寺”匾额,今悬挂穆青题写的贴金“东大寺”匾额。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边门

南边大门门楣下四根方木顶端镌有“终始无歧”四字,北边大门门下四方木顶端镌有“大道生辉”四字。大门正脊顶上,矗立一座精工烧制的“七孔仙桥”,又名“一桥三亭”,俗称“七孔桥”的宝瓶,本为稀世珍品,可惜“文革”中被毁,现复制一座重叠脊顶,整座大门雕梁画栋,彩绘一新。气势肃穆威严。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大殿

二门外是“经书义塾”。民国初年改为“明德小学”,现为东大寺武术馆。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大殿廊内

二门三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现门正中上悬“回族东大寺”匾额,门内侧西悬大匾三方:中间是“大道之源”,两侧分别是“在明明 德”、“明德之源”、二门两侧是南北走廊,北边走廊内自北向南排列碑碣几座,均为双面雕刻,有明洪武年间雕 刻的阿文“古兰经”碑,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仲春刻的“古制连班永遵碑”,清初刻的“古制连班序碑”,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刻的“重建清真寺碑记”和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具甘结”碑等。其它碑1O余块毁于“文革”期间.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大殿内景

卷棚、二殿和大殿、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卷棚下大殿前5间门的上方各悬有3块大匾,共有15面,多为著名经师所写的阿拉伯文匾,汉文匾多是清末重臣显贵所题赠,如醉亲王,牛鉴等,匾文为:“西域呈教”、“大道之源”等。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大殿内景

大殿和二殿脊各矗立一高大宝瓶。二殿宝瓶早年已被盗。段两侧有高大耳房。大殿内采光充足,宽敞明亮。殿内曾悬挂各式宫灯,今改为数十盏电棒照明。地板上铺有红绿相间的两色地毯,典雅洁静5正西面窑殿雕筑小门的上方及赛殿内雕有精致的椎体经文对联,小门两旁也雕有椎体经文对联。殿内和卷棚内除红漆明柱,花卉图案画栋及殿 内西北角的“敏拜尔”外,再无其他装饰物品,呈现出清真寺素雅朴实的风格。大殿左右各有配殿3间,北面的配殿是伊玛目住室和会客议事场所,南配殿为教长住室和阿訇开学讲经处。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大殿内的米哈拉布 米哈拉布(阿拉伯文:محراب‎,复数:محاريب‎)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凹壁"、"窑殿",西方译为"壁龛",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的设施之一,设于礼拜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克尔白,以表示穆斯林礼拜的正向。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率寺内众穆斯林礼拜时便面向米哈拉布。跟传统宗教的神龛不同的是,伊斯兰教义禁止崇拜偶像,因此米哈拉布并没有人像图画或雕塑,通常会写满大赞辞等用以向阿拉致敬的字句。《造物主的恩赐》一书(第458页)权威地提出"米哈拉布"是"诸王的至尊所在"和"所有地点中最大、最前、最尊者"。《伊斯兰教清真寺》一书(第213页)除了引用阿拉伯文献以外,还引用德国学者特奥多尔·内尔德克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米哈拉布"最初指的就是宝座所在的房间。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内一角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耳门门楼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为公中正”匾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真主至知匾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功绩显著匾

七朝胜迹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文保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