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狀元”,古今含金量大有不同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結束了,很多孩子像獲得解放一般扔書的扔書,狂玩的狂玩,而家長們也都覺得孩子們一路走來非常不易,十年寒窗苦讀,慢慢的學習之路,一朝熬到高考,總算可以告一段落,於是對孩子們瘋狂的放鬆遊樂也就默許了,還有不少家長也參與到這長久被考試“壓抑”著的年輕人狂歡的節目中,與他們一起慶祝走完了人生的重要的一個階段。

確實如此,每一個在求學的道路上能熬到高考的孩子都是付出過艱辛的努力的,“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對他們來說那是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踐行出來的。

關於“狀元”,古今含金量大有不同

只要高考結束,其實無論對考得好與不好的孩子都是一種莫大的“釋壓”,尤其是考得好的孩子,這之後的暑假恐怕是他們有史以來渡過的最輕鬆無憂的假期了,這些孩子中更有出類拔萃者,即所謂的高考狀元,他們是天之驕子中的龍鳳,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高考狀元與古代的狀元,哪一個含金量更大,換句話說,就是哪一個更是厲害。

關於“狀元”,古今含金量大有不同

首先我們要知道,古代的科舉考試形成制度在唐朝,之後一直延續到清代,時間跨度達1200多年,在這漫漫的時間畫卷中,一共產生過777名狀元,而現代高考狀元則是年年會有,由此看來,二者似乎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古代的科舉根本上來說是精英教育,而現代的高考大眾化,普通化程度已很高了。

關於“狀元”,古今含金量大有不同

其次,古代的科舉從選拔程序上來說不僅嚴苛,而且時間跨度很長。古人讀書最開始被稱為童生,經過數年學習之後獲得到縣裡參加考試的資格,一旦通過,便進階為秀才,之後再經過幾年學習再參加考試,被稱為鄉試,通過後稱為秀才,該學歷從其年齡上來看已經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新生。

關於“狀元”,古今含金量大有不同

這之後是會試,是國家規格的考試,通過之後被稱為貢士,這其實已經算作大學畢業了,貢士之後才有資格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即殿試,現代的學生是不必由主席親自考核的。

關於“狀元”,古今含金量大有不同

殿試結束後,才會根據成績選出該年科舉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即第一,第二與第三名,對於這三位,都是有資格進入國家翰林院的,相當於今天的中央政治局,此時的他們無不是通古曉今,學富五車的學識大家,已經有能力參與國事。

關於“狀元”,古今含金量大有不同

那麼來看現代高考狀元呢,顯然遠遠達不到這個程度,由此看來,二者之間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關於“狀元”,古今含金量大有不同

但無論如何,不論是古代科舉還是現代高考都是在為國家為社會選拔人才,都是優中選優的歷程,每一位莘莘學子在此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與汗水都是如金子般璀璨,值得人們尊重與敬佩的。所以在最後要為古往今來每一位“學士”送上誠摯的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