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一上联:“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下联堪称经典

对联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部分,从古至今运用的非常的频繁,逢年过节,外出踏春,朋友相聚,总会对上几幅,既解了烦闷之情,又能增加乐趣,可谓是一举两得,深受广大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和追捧。

老秀才一上联:“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下联堪称经典

清朝康熙年间,湖南浏阳县有座三金庙,这里逢年过节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都会请戏班子唱上几天,增加节日的气氛,但是后来,老百姓们觉得这地方看戏窄小,而当地人口越来越多,狭窄的地方已经无法满足老百姓们看戏的需求了,于是经过当地主事人的商议后,决定在庙东面盖一个真正,大一点的戏台。

老秀才一上联:“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下联堪称经典

这年的春节,戏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建造后,终于落成了,主事人就商议着在戏台的两侧悬挂对联,表示庆贺,于是,人们想到了村里的一个王秀才,王秀才是个饱学之士,才华横溢,一生都在私塾学堂教书。

接到了乡亲们的请求后,王秀才一口应承了下来,拿起了毛笔,大笔一挥,一个上联就跃然纸上了

老秀才一上联:“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下联堪称经典

上联: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

只见王秀才写完之后,放下毛笔就走,空着下联没写,围观的乡亲个个面面相觑,不知为何,主事人急忙追了出去询问,只见王秀才说道:“我写了上联,下联就让大家对一对,岂不是更有乐趣?”

老秀才一上联:“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下联堪称经典

主事人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当即在十里八乡贴出了悬赏征对,四乡的读书人纷纷跃跃欲试,当时令人大感意外的是,竟然没有一人能对出下联来。

一天,有个说评书的盲艺人流浪到了浏阳,听说了这件事后,心中便想着试一试,来到了戏台前,当着众人的面,吟出了一下联

下联:作春田,栽夏禾,秋收冬藏

老秀才一上联:“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下联堪称经典

众人一听,连连叫好,主事人一听,更是满脸欢喜,当即叫人将下联挂上,也兑现承诺,将赏金给了盲艺人。

此副上联对仗工整,融合巧妙,上联运用了东南西北,下联运用了春夏秋冬,不失为一副上佳的对子,令人称奇。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更好的下联吗?赶紧来试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