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大成鎮新風村村民何上來從廣東返鄉帶領貧困戶脫貧 退伍老兵當上扶貧先鋒

作為大成鎮新運來特種山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何上來依靠過硬的養殖技術和市場開拓能力,帶著13戶貧困戶共59人一起脫貧致富。

2000年,何上來遠赴廣西壯族自治區入伍,軍隊的經歷磨練出他踏實肯幹的性格。後來,為了供養因病去世的哥哥的子女,他放棄軍旅生涯赴廣東打拼,為自己攢下一份家業的同時,也練出一手養豬的技術。

“父母的身體越來越差,做子女的怎麼放得下心。”何上來說,回家盡孝、盡心撫養侄子侄女和自己的孩子之外,也想利用外出學來的一身本事,在村裡“養”出一個特色產業來。

2015年5月,何上來成立新運來特種山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嘗試馴化特種山豬進行配種養殖。“說是合作社,其實當時就只有我和幾個親戚。”何上來坦言,合作社起步之初不僅存在資金困難的問題,還遭到不少村民的“白眼”。

村民們不理解:何上來為什麼要放棄大城市的事業返鄉當農民。然而,有心發展特色養殖產業的儋州市畜牧局和大成鎮有關人員卻看上了他這份有情有義的“鄉土情懷”。

在儋州市的支持下,新運來特種山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全市5個探索“公司+農戶”特種山豬規模養殖的合作社之一,何上來靠著自己琢磨出的技術,賺到了回鄉後的第一桶金。

“看見養豬賺了錢,有村民來找我,想加入合作社。”何上來笑道,從那時候起,他開始幫助村裡的貧困戶脫貧。

去年,新風村第一批7戶、38名貧困村民加入到新運來特種山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去年底,特種山豬出欄後,每戶貧困戶拿到自己的收入。

為了進一步提高合作社效益,何上來自己承擔風險與此前合作的公司解除了合同,自己承擔起從養殖到出售的產業化操作,在特種山豬市場贏得一席之地的同時,也讓他有機會幫助更多貧困戶實現增收。

“如今,除了本地的貧困戶,甚至有來自昌江黎族自治縣等地的養殖基地派人來考察過。”大成鎮掛職鎮委副書記符程皓說。

從在外地自主打拼到返鄉創業,從退伍老兵到扶貧先鋒,何上來經歷豐富,也奉獻良多。“踏實肯幹,就能脫貧致富。”何上來說,為脫貧攻堅盡一份力,是他的選擇;為創造美好生活添一塊磚頭,是他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