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還是淋巴水腫?這可是不一樣的!

前言

水腫

水腫這個大家一定不陌生,經常能聽說“我昨天晚上睡覺喝水了,今早起來好腫哦”。

的確,水腫是指組織間隙內的體液增多,就是說身體內積存了過多的水分。

水腫的人常常感覺四肢沉重,容易口渴,手腳有明顯的腫脹,還比較重口味。

如何判斷是不是水腫呢?

要想判斷是不是水腫很簡單,按壓自己的手腳,留下一個淺坑,早上起床雙手握拳會有腫脹感,有時可能還會感覺微麻,那麼就可以斷定是水腫了。

水腫病不是個大問題,很多人都會有,只要不是病理原因,大多數通過改良生活習慣都可以解決。我們自己可以調節,即使一直伴隨也沒有什麼大問題。而淋巴水腫則是病理性的,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

淋巴水腫在醫學上定義

是指機體某些部位淋巴液迴流受阻引起的軟組織液在體表反覆感染後皮下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脂肪硬化,若為肢體則增粗,後期皮膚增厚、粗糙、堅韌如象皮,所以也叫"象皮腫”。

象皮腫顧名思義,四肢腫脹,皮膚厚韌,無法通過日常調理解決的。

四肢變腫了就可以說是淋巴水腫嗎?這個問題如何確定呢?本期來自臺灣的鄭明輝教授的解答,可以給大家做一個自我篩查參考。

如何確定是淋巴水腫?

想確定是不是淋巴水腫,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病史和理學檢查的分析結果,要排除心臟、肝臟、腎臟功能異常引起的雙下肢水腫。還有一些是因為肥胖造成的脂肪堆積在大腿、小腿等位置,肥胖的人四肢腫但是雙腳是正常的,這一類排除。

除卻上面說的情況之外,下面兩種情況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查來確認是不是淋巴水腫。

2.不明原因引起的肢體經常性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人。(蜂窩性組織炎最主要的症狀:局部皮膚劇痛,瀰漫性紅腫,界限不清)

淋巴水腫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原發性淋巴水腫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病人:在出生後不久就發現了,年紀較小,一般醫生會建議在兩歲後進行核磁共振及淋巴攝影檢查來確診。

第二類病人:在35歲前發病,一般不太注意發病症狀,通常會在遭遇了一次外傷後加劇了病症的表現才會注意。

第三類病人:在35歲以後,這類病人大部分屬於慢性的,發生的時間也拉的比較長。通常是反覆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去看醫生後才發現是淋巴水腫的問題,比前兩類病人更為嚴重。

有惡化的可能嗎?

淋巴水腫的人由於淋巴液迴流不佳,容易長時間的淋巴液堆積,除了肢體腫脹也會產生脂肪增生和組織纖維化,更頻繁的發生蜂窩性組織炎。

我們都知道,人體在正常的生理循環下,從心臟流出動脈血,90%通過靜脈迴流到心臟,剩下的10%會進入到淋巴循環後再回到血液系統。經過換算每人每天上肢會長生500c.c.的淋巴液,下肢有1000c.c./天。而淋巴液的產生量與體重是正相關的,就是說體重越重患肢體積越大淋巴液的堆積就會越多,可以說是一個惡性循環了。

時間拉得越長,淋巴液堆積的就越多,淋巴管負荷不了過多的淋巴液,最後會導致發炎、感染,早期不注意,有時會因為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發紅、腫、熱、痛,還可能會因為敗血症。我們不得不加以重視了!

淋巴水腫的分期

淋巴水腫依據臂圍或腿圍的差異比例分為四期。

0期

1期

2期

3期

4期

臂圍/腿圍差

<9%

10%-19%

20%-29%

30%-39%

40%-49%

注:正常人的腿圍/臂圍可能會因為慣用問題而有些許差異。

正常(0期):不需要穿壓力套袖或者壓力襪。

部分阻塞(通常為1-2期):這階段避免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及惡化,需要定期復健,壓力套袖、壓力襪、壓力衣需要整天穿著,同時睡覺時患部的手腳要抬高。

完全阻塞(通常為3-4期):這個階段通常是復健效果一般,症狀超過5年以上。

淋巴水腫注意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