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的焦慮,是因為自己太無能

大多數人的焦慮,是因為自己太無能

2017年Penn的第25篇文章

越來越發現,更多的年輕人活在焦慮中。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合力鼓吹,焦慮的種子也被刻意埋在新一代年輕人的心中。不滿足於現狀,又焦躁不安。

社會一方面不斷釋放焦慮的因子,另一方面製造出看似解渴的知識課程。慾望充斥,卻無疾而終。當有一天,我們把自己的未來寄託於外在之物時,只能說明,自己太無能。

01

最近手裡積壓了一些課程沒有來得及去聽,再加上前段時間感冒發燒,對什麼都學不進去,效率也不高,就揮霍著大把時間看電影追電視劇。每次手裡的書翻幾頁就會興趣全無,扔下書本興高采烈地找個電影看,看完一部再接一部,還別說,任性揮霍一天時間的感覺還不錯。

可能你會說,不要那麼功利,聽課而已,談有沒有用就不太好了。

簡直就是虛偽啊。明明花錢花時間就是為了獲取快速變現的能力,到頭來,卻自己騙自己,開課有益。

正如網上的一句話: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說平凡難能可貴。

你欺騙得了自己,卻騙不過這個功利的社會。

沒人會在意你的焦慮。世人只會毫不留情地扒開你緊裹的外表,赤裸裸地展示你的平庸無能,然後,再回頭嘲笑你的焦慮。

大多數人的焦慮,是因為自己太無能

02

工作以來,內心從來都是焦慮的。我甚至告訴朋友,說自己成長的太慢了。朋友趕緊說,年輕人,別浮躁啊。

我這哪裡是浮躁,分明就是太無能。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的無能為力,導致內心極度的焦慮和不安。

比如一些職場新人對自己的工作,說不上討厭,上進心又不足,可能只是為了在一座城市生存下去。你看著周圍的親朋好友,每天炫富,上進,甚至功成名就。焦慮感就會油然而生,為什麼我還是那麼差,我真的要這樣暗無天日的混下去麼,對自己的未來也更加茫然和不知所措。

不要用酒精掩蓋你的性無能,更不要用焦慮掩蓋你的太無能。

焦慮,不是假借知識之手就可以治癒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恆的行動帶來的能力上升。聽課再多,不如行動一次。

業餘活動多的朋友,都會有自己釋放焦慮的方式。我的娛樂活動並不多,所以,每當最焦慮的時候,以前是看書寫作,現在多了各式各樣的知識經濟,付費聽課或參加社群活動也好,都不過是我們解決焦慮的一種方式。但是大多數的人把希望寄託在知識經濟上,而忘記了它只是提高個人能力的一種通道而已。

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趨之若鶩呢。因為能力太差勁了,太焦慮了,所以想要走捷徑。那些標題“畢業一年,如何月入十萬”,“自媒體10萬+的N個方法”等類似的知識課程最受歡迎也就很自然了。

焦慮到失去理性,也是知識經濟時代下,大多數知識工作者的可悲可伶。

說到底,大多數人的焦慮,都是現實中的太無能。打破焦慮,知識經濟解決不了,外界能帶來的是更多的焦慮感。而有些自我內在的能力,卻是遠離焦慮必備的,比如,獨立思考,盲目自信和主動學習。

大多數人的焦慮,是因為自己太無能

03

一直認為,在互聯網繁榮的信息時代,無法獨立思考的人跟行屍走肉沒有什麼區別。每天大量的主動的被動的信息接收,如果不加以思考分辨,很容易迷失自我。

我們不需要被大眾信息餵飽,而是要更加挑剔,去思考,我真的需要嗎,對我的成長真的有價值嗎,能夠升級我的認知思維嗎。

當你有獨立思考的思維後,會發現很多火爆的學習課程對你根本沒什麼用。比如一門運營的課程,運營方會利用標題黨的手法儘可能吸引更大範圍的人來聽。當你被標題吸引進去後,發現運營內容框架很完善,對不懂運營想快速入門的小白很有幫助。但對有了初級基礎的人可能幫助就不是很大。

很多時候,課程本身沒錯,錯在大多數人不思考,根本就沒認識到階段不同。一股腦的跟風,只會徒增焦慮,最後,還罵人家課程效果一般。

如果你是一個極度焦慮的人,那也一定是一個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破除焦慮之前,請先學會獨立思考,看看自己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做的比較差,是不是因為某方面的太差勁導致了自己的焦慮。

大多數人的焦慮,是因為自己太無能

04

擁有自信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你會發現,那些做事自信滿滿的人,讓人不自覺得跟隨左右。你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絲毫的焦慮,更多的是卓越的能力。

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多,越來越發現,自信對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缺乏自信,對一個人的職場發展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

而焦慮,也正是大多數人不自信的表現。被互聯網的浮誇標題黨不斷衝擊,多次之後,開始懷疑,別人都這麼厲害了,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勁啊。

其實,別人也很差勁,甚至還不如你。你又被欺騙了。這個時候,要做的不是被焦慮迷失自我,盲目惡補,而是更堅定的走好正在前進的路。

你可以積極好學,但一定要學有目的和學以致用。你要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時候,盲目自信都要比毫無信心更值得稱讚。至少還有一股衝勁和待開發的潛力。

剛上班的時候,除了小心翼翼,那個時候也是很傲嬌的。對自己熟知的領域經常盲目自信,雖然後來經常被打臉。很多人都知道我從很早就開始做新媒體,可以說自己的職場是從新媒體這塊發家的。所以,記得上學實習的時候,對這塊就非常自信,甚至是盲目自信。

後來想想,這種實習生竟然沒被開除。真是遇見了一個好上司。因為盲目自信,以及對這塊的不斷學習探索,第一份實習工作就相繼獨立負責公司的新媒體工作。

現在再去反思,你要讓別人相信你能做好,首先你自己要有足夠的信心。沒有上司敢把工作交給一個遲疑不定的員工。即使你能力不足,至少先在信心上贏得別人的信任吧。

如果你做到了盲目自信,這個時候,焦慮也就無從談起了。有時候,盲目自信配合主動學習,也是成長中獨特的一條小眾跑道。

大多數人的焦慮,都不過是自欺欺人,先認得清自己,再開始行動。不要用大眾焦慮的藉口掩蓋自身的問題。

其實,你根本不是焦慮,你只是看著大眾焦慮症,眼紅而已。

所以,考究自己,路,還是要自己慢慢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