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君长篇小说《红二十五军》入选2018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田君长篇小说《红二十五军》入选2018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田君近照

据了解,2018年度中国作协共收到重点作品扶持申报选题427项,经过论证和审核,最终69项入选。具体包括长篇小说30项,报告文学、纪实文学21项,诗歌2项,散文3项,儿童文学2项,网络文学8项,理论评论3项。其中“讴歌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专项”19项,“中国梦主题专项”13项。 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优秀作品都在进行选题申报。长篇小说《红二十五军》在今年的427项申报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对该作品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作家田君在文学创作领域长期探索、不懈追求的最好证明和褒奖。同时这也是该作品继入选省委宣传部“2018年度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之后所获的又一项殊荣。

长篇历史小说《红二十五军》是以诞生在鄂豫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的发展史为故事脉络,全景式再现了这支打不垮、拖不烂的红军部队从创建到长征结束这段光辉的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最后一支出发参加长征的主力红军队伍,但却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部队,红二十五军从大别山区的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时全军为2980人,平均年龄14、15岁,一路上遭到国民党军张学良、杨虎城等部的围追堵截,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军首长徐海东、程子华先后负重伤,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徐宝珊先后病逝,军政委吴焕先牺牲。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既无补寄,又无外援,连一部电台都没有的少年部队,到达陕北时却奇迹般的增至三千多人,是所有参加长征的几路红军队伍中唯一一支没有减员的部队。

田君长篇小说《红二十五军》入选2018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小说从黄麻起义入笔,以吴焕先和徐海东两个主要人物为故事主线,全景式再现了红二十五军从建军到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二十五军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再到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并逐渐壮大并一度将鄂豫皖扩大到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再到受左倾影响不得不放弃鄂豫皖苏区,接受中央命令实施战略转移,途中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在敌人的报纸上得知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的消息后,毅然决定继续北上迎接中央红军并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到达吴起镇后红二十五军与陕北刘志丹部会师并组建红十五军团的全过程。整个故事跨度为九年,每一个历史节点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塑造了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忘我的无私革命者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的残酷,如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在即将到达陕北的前夜却牺牲在战斗中,以及鄂豫皖苏区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遭受的白色恐怖。小说还讴歌了徐海东与周东屏两人的革命爱情,并以两人的结合为小说的结尾,体现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小说中所有人物都是历史中的人物,作者没有虚构一个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原人原名原形象,没有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无论是作为正面人物的吴光浩、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钱信忠、刘华清、周东屏等,还是反面人物蒋介石、张国焘等人物,在我党的历史上都早已有定论,可以说,这是一部历史观正确,充满正能量,能够启迪读者重温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小说。

小说作者田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现供职于信阳市文联。已先后在《文艺报》《十月》《诗刊》《中国作家》《散文》《长江文艺》《清明》《莽原》《星星》《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红岩》《青年作家》《湖南文学》《雨花》《诗潮》《绿风》等近百家报刊发表诗歌五百多首,中短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散文随笔等五十多万字。有作品被《诗选刊》《小说精选》选载。中篇小说获得过《莽原》年度文学奖,诗歌多次获得期刊征文奖。出版有诗集、随笔集、文学评论家共八部。田君从事诗歌创作近三十年,是中原诗坛的重要诗人,近年开始中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已公开发表中短篇小说十部,电影文学剧本两部。《红二十五军》是其第一部长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