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真的提速降費了嗎?專家給出權威解答

前言:

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先後宣佈自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遊”費

本地流量和全國流量的區別到底在哪裡?不是應該在哪裡就用哪裡的網絡嗎?為什麼要有區別?而且套餐內的本地流量和全國流量,往往在本地也是優先扣除全國流量。到底流量漫遊是一筆怎樣的糊塗賬?

問題一:為何流量不能全國一口價?

專家給出的解答:

一、運營商因地制宜的需要

3G/4G剛推出的時候,運營商標準套餐其實還真是全國統一,都是全國套餐,價格也一樣,但這樣很不“公平”,比如北上廣經濟好收入高,套餐貴點也能接受,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就不行了。

另外,運營商都是分級管理,集團總公司下邊分成各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分公司,然後再到地市,根據各地具體情況置頂自己的產品和政策,尤其是本地特色的優惠服務。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3G、4G全國套餐(流量全國通用)、省內套餐(優惠流量只能省內使用)、本市套餐(優惠流量只能本市使用)。

二、防止手機卡全國亂竄

語音漫遊費取消後,用戶在國內任何地方接打電話都和在本地沒有區別,但是在運營商層面,手機號仍然是分區域管理的。

這樣做可以有效規範各地運營商的業務發展,便於統計各地的業績,這是運營商的管理體制所決定的。

而在這樣的體制下,是不允許各地的手機卡全國亂竄的,否則會導致管理混亂,長途、漫遊的存在也都是為了避免串卡。

如果流量漫遊也取消,都變成全國流量,那麼資費便宜地區的卡就會跑到資費貴的地方去,就會導致各地運營商的業務發展會失衡、內鬥,也不利於服務水平的提高。

問題二:如何降費提速?

6月22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先後宣佈自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遊”費,手機用戶省內流量升級為國內流量(不含港澳臺)。

從政策上看,這是大勢所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讓群眾和企業切實受益,為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加油助力。同時,今年4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從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遊”費,確保今年流量資費降幅30%以上,推動家庭寬帶降價30%、中小企業專線降價10%至15%,進一步降低國際及港澳臺漫遊資費。

“運營商在積極籌備了3個多月後,已具備全面實施取消流量‘漫遊’費的條件。”電信專家付亮分析說,而且不少用戶已經提前通過更換套餐或選擇新號碼,享受到了沒有手機流量“漫遊”費的新資費標準。

從各地反饋的情況看,此次運營商對取消流量“漫遊”費政策落實得非常堅決。除了地鐵流量包、校園流量套餐之類有明顯區域限制的套餐外,其他套餐中包含的本地、本省流量都直接改為了全國流量。

從業務上看,這也是大勢所趨。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已近15億戶,同比增長10%,4G用戶總數達到10.9億戶,佔比達73%。1月份至5月份,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210億GB,同比增長196.3%。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206億GB,同比增長212.3%,佔移動互聯網總流量的98.1%。顯然,手機上網流量迅速增長所產生的規模效應,以及技術升級所帶來的“紅利”,為流量資費下降帶來了可能。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手機流量資費還處於4G帶來的技術升級紅利中,流量費仍將持續快速下降,今年前5個月,流量平均資費下降幅度已接近50%。因此,取消流量“漫遊”費,是流量資費下降到低點後的“必然動作”。

除了取消流量“漫遊”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要求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目前來看,移動流量資費降幅已經完成甚至超過這一目標。對於電信業務收入增速持續放緩的運營商來說,移動流量資費已成為其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據統計,今年1月份至5月份,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2569億元,同比增長13.2%,佔電信業務收入的46.1%。顯然,取消流量“漫遊”費對運營商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將有很大影響。對此,三家運營商相關負責人都曾表態說,在移動流量資費上有一定價格彈性,為了保證流量“漫遊”費取消前後的平滑過渡,已經採取了一些促銷的辦法,希望通過用戶使用量的提升來彌補一部分損失。

在有線寬帶增量難增收、移動流量收入增長減弱的當下,運營商還須尋找基礎通信服務以外的新增長點。“需注意的是,運營商將大量的優惠資費給了新套餐、新用戶,老用戶受益幅度較小,因為一些針對新用戶的優惠政策老用戶享受不到。尤其是一些已經明顯落伍的資費,如每MB流量資費超過0.1元的資費,每GB流量超過30元的資費,無論是套餐內,還是套餐外,都不應該繼續存在下去。”付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