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明宣德 青花四季花卉纹盖罐

明宣德朝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图案线条流畅、纹饰优美生动而著称,被认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

宣德青花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

宣德青花的图案装饰,继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笔绘画风,并渐趋典雅、秀丽。其纹饰以花果纹为主,很少描绘人物。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

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明宣德 青花锁锦纹瓷板

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高31.7cm,口径20.2cm,足距12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炉方唇,短颈,扁圆多角形腹,下承以三个象腿形兽面足。外底略上凹,无釉。通体青花装饰。

口部绘龟背锦文,腹部绘怪石松竹梅纹,双耳里侧均绘折枝灵芝纹,外侧绘卷草纹。三足上的兽首亦染青料。

1984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曾出与这件青花香炉大小相同、形体风格相似的宣德白釉香炉,由此可见,宣德时期御用香炉流行形体大气、气势雄伟之特点。

明宣德 青花夔龙纹罐

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罐直口,鼓腹,内圈足。内外施白釉,外饰青花纹样。颈与肩部饰如意头纹。腹部绘2只首尾相连的夔龙衔花纹。近底处绘一周仰莲瓣纹。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夔龙纹样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至成化时已成为瓷器上的典型图案,后世亦多延用。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高46cm,口径8.9cm,足径15.2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瓶唇口,长颈,球形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和上仰变形如意头纹,其内绘花蕾。腹部为缠枝花卉纹。素底无釉。肩部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器形体高大端庄,纹饰细密严谨。

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泽淡雅,当为使用国产青料描绘而成。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

通高15.3cm,口径4.8cm,足径7.7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壶直口,腹部滚圆,圈足外撇。一侧置弯流,为加固壶流,流、颈之间连以云形横板,另一侧置曲柄。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柄上绘忍冬纹,流的根部绘龙头,龙张口怒目作衔流状。

流的正面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外围青花双线长方框。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折枝花纹。

此壶大小适中,在结构上一改唐代执壶流部过短,宋、元执壶流部过长的弊端,更趋于合理化。其年款不署在底部而署于流上,审视中国历代陶瓷执壶,此种署款方式唯宣德朝所独有。此外,宣德官窑瓷器年款有些还署在器物的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等处,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明宣德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

高10.2cm,口径15.5cm,足径4.5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碗撇口,下腹内收,下承以高足。碗内口绘青花双线,内底中央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碗外壁绘仕女赏月图,一童子侍于侧,辅以山水树石,并绘有云气纹。足柄上绘松竹梅纹。

此碗青色较为淡雅,纹饰清晰,其云气纹用粗、细线勾画轮廓,此画法对后世瓷器纹饰亦有影响。明宣德时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纹为题材者较为少见,故此碗为宣德时期人物纹器物的代表作品。

明宣德 青花海水龙纹钵

高12cm,口径26.5cm,足径12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钵口微敛,弧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瓶

高19.8cm,口径3.8cm,足径7.1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瓶直口,圆唇,细长颈,扁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饰朵梅纹,身部饰缠枝花卉,足墙外饰卷枝纹。口沿下从右至左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器造型朴实,青花明艳,瓶口沿下横书款者较为少见。

明宣德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

高15.1cm,口径16.5cm,足径10.9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尊广口,扁圆腹,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海水波涛,海水上为如意云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蕉叶与海水纹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

明宣德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

高7.4cm,口径17.4cm,足径9.3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碗敞口,折底,圈足。碗外青花红彩饰海水龙纹,以青花绘云及海水,红彩绘双行龙,下腹部饰凸起的弦纹两道。碗里光素无纹饰,中心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这种类型的合碗应有盖,此碗失盖。

宣德青花加彩器物比较少见,此碗造型秀美,为当时首创。

明宣德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

高4.5cm,口径17.5cm,足径14.2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内外饰青花双线纹,里心绘凤、凰各一只,间以朵云。外壁绘团形凤凰10组,与葵瓣式器身相对应。底青花双圈内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宣德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

此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明宣德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高25cm,口径3cm,足径10cm×7.5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壶直口,细颈,扁圆形腹,平底。颈、肩之间置对称如意形耳。通体青花装饰。颈上绘缠枝花纹,肩绘蕉叶纹,腹两面均绘饰折枝茶花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形端庄,纹饰疏朗。

明宣德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

高14.5cm,口径5.7cm,足径7.4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瓶唇口,直颈,颈置对称象首耳,象鼻自然弯曲呈半圆形,方腹折角为分棱锤状,深圈足外撇。器身青花装饰。绘缠枝牵牛花,以瓶腹为主,自然向颈部、腹部两侧延伸。双耳染青。圈足内施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系模仿西亚伊斯兰国家金属器。瓶腹委角处过度自然。器足内呈台阶式,这种将外撇形高圈足的内部作成台阶式成为宣德时期的一个特征。

牵牛花是宣德时期常用的纹饰。画笔自然生动,缠绕的藤蔓、盛开的花朵,将牵牛花的花、叶、蔓表现得活灵活现,别有新意。在青花料的使用方面,此瓶使用的是国产与进口的混合料,青花晕散自然,并有下沉的氧化铁结晶斑。

此种委角瓶在明晚期和清雍正时多有仿制。

明宣德 青花鸣凤在竹仕女游园图碗

高7.8cm,口径18.7cm,足径7.7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光素无纹饰。外壁青花装饰,以青花料通景描绘仕女游园图。一面是两仕女坐于凉亭内闲谈,一小童子在旁边服侍;另一面绘两仕女在凉亭边散步。仕女均发髻高挽,长裙拖地,裙带随风飘动。

庭院中点缀怪石丛竹、树木花草、坡地栏杆、流水小溪,还有缭绕的祥云,一只凤凰正栖于竹上鸣叫。圈足外墙绘卷草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

宣德官窑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游园作为装饰题材,在明代官窑瓷器中可谓独具特色。所绘仕女均身材修长,体态纤柔,着重刻画人物恬淡闲适的心情,画面如人间仙境,给人以优雅唯美之视觉感受,为当时太平社会的真实写照。

明宣德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高28.7cm,口径19.7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宣德青花几与官汝窑敌,无一不精

罐直口,丰肩,硕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通体以青花为饰。罐身分层绘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

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内均书一蓝查体梵文,中央双线圈内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体字。

盖内9字中,有5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另4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周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个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此器在宣德青花瓷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蓝查体

印度梵文的一种书体,多用于书写六字真言等佛教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