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資管:理財配置增值新路徑

數字資管:理財配置增值新路徑

EOS最近驚豔了一把:漲幅一度超過20%。其實這樣的漲幅並不出奇,就在今年4月,EOS還曾創下兩週暴漲150%的紀錄。

對大部分人來說,數字資產和區塊鏈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現在,這世界已近在眼前。

數字資產是美夢還是噩夢?

自2017年以來,數字貨幣世界就呈現爆發式增長,超過1600種數字貨幣的全球市值維持在3000億美元以上。

數字資產的價值也得到了傳統金融市場的認可。

標誌性事件就是2017年12月11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上市比特幣期貨,緊隨其後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於同年12月18日上線比特幣期貨。自此,普通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傳統金融機構渠道投資數字資產。

這一勢頭還在繼續。

據媒體報道,德意志交易所(Deutsche Boerse)正在深入研究比特幣期貨和其他加密貨幣相關產品。

更重磅的消息還有,傳聞稱納斯達克計劃在今年10月成為首個上線數字資產交易的全球主流證券交易所。

最近一段時間,數字貨幣市場行情整體回暖,許多有投資頭腦的人又打了雞血。只不過有暴漲就會有大跌,有人笑也總有人哭。

面對數字資產,所有人都是“小白”,許多人更是難逃被“割韭菜”的命運。之所以會這樣,與數字資產世界的一些獨特特徵有關。

首先,這些人要面對不可知的監管風險。

數字貨幣市場存在於區塊鏈網絡,7*24實時交易,且沒有漲跌幅限制,波動隨時會以不受控的方式出現。普通投資者缺少這樣的時間、精力和強大的小心臟。

其次,技術風險也很大。數字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仍處於初級階段,數字貨幣種類繁多,良莠不齊。投資者不僅有可能被“割韭菜”,還要面對黑客盜取風險,這也是傳統資產管理中所沒有的。

第三,信息嚴重不對稱。數字貨幣是新興領域,“小白”們缺乏相關知識經驗、市場信息和技術分析能力,道聽途說的結果往往是摸黑撞牆。

數字資產將成資管新趨勢?

風險巨大的數字資產領域為何能讓投資者趨之若鶩?這可能與傳統資管行業近年來的弱勢有關。

面對金融行業強力去槓桿的金融宏觀環境,傳統投資行業風光不再,這也影響了普通投資者的理財收益,他們手中的資金必然要尋找其他投資渠道。

4月27日落地的“資管新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嚴重削弱傳統理財產品吸引力。

未來打破剛性兌付、取消保本理財、降低投資槓桿率、提高合格投資者門檻等新規,削弱了銀行等傳統資管渠道的吸引力。

此時正紅火的數字資產市場當仁不讓成了資管新大陸。儘管風險與機遇並存,但仍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這樣看來,數字資產作為資產管理的新路徑,是要登堂入室了。

持有這一觀點的不乏大咖級人物。

CSDN創始人蔣濤今年初就曾說:“對非技術人員來說,告訴他要配置數字資產,就像要買房升值一樣,否則未來在加密貨幣經濟體裡面他就是窮人或者零資產。”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金融科技專業委員會主席、萬向集團副董事長肖風不久前在其《數字化時代的另類資產配置》的演講中也明確表示:

“傳統資產,我們知道是股票、債券,傳統的另類資產有各種衍生品、實物資產、非流動性資產,而數字另類資產是經濟數字化過程中原生或者改造、衍生的資產,我覺得未來可能帶來大幅度超值資產的是數字另類資源。”

入場數字資產如何披荊斬棘

大佬們就這樣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一條“明路”。

現在的問題在於:How?

畢竟,風險還是在的啊!

與傳統資產管理類似,數字資產管理也應遵循多元化配置及專業化操作的原則。

多元化配置不僅意味著配置不同種類的數字貨幣,也意味著以不同方式(直接或間接)參與到數字貨幣投資中,如前文提到的數字貨幣期貨。

專業化操作則意味著可以使用專業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各類數字資產管理策略和產品,由信息更全面、技術更強大的專業投資人(也可能是機構、平臺)來打理數字資產,對沖風險。普通投資者僅需“一鍵認購”即可,無論有沒有投資數字資產的實戰經驗,都能輕鬆入場,穩健操作。

第一種是錢包類。

就像支付寶一樣,除了存放數字資產功能,有不少錢包還具備了理財功能,也就是給存放在其中的數字資產理財增值。

對此,算力智庫已經做過分析,可以參考《數字資管時代:錢包江湖鏖戰前夜》。

第二種是技術策略類。

此類平臺憑藉強大的信息聚合及技術分析能力,對接各類數字貨幣和交易所,為投資者推薦量化交易策略,以代幣認購,通過智能合約執行。

如CryptoStrategies和幣勝等,這類平臺的問題得看平臺生態構建的效率,以及具體產品經過市場驗證後的實際表現。

第三,基金類。

類似傳統的“代客理財”平臺,即投資者可以像購買傳統理財產品一樣,直接用主流數字貨幣認購理財產品,類似傳統理財中的“寶寶”類產品,主流平臺包括尚幣和Lbank餘幣寶等。

第四種是平臺指數類。

這個類別,由主流交易所推出,如OKEx最新發售組合投資產品OK06ETT。此類產品的投資組合掛鉤平臺自編的數字貨幣指數。

無論以哪種方式入場數字資產,都是為了能找到優質平滑的策略來對抗風險。

算力智庫認為,數字資產管理市場的規模,將會快速擴張,但其面臨的尷尬,還是在於邊界和性質定義不明的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