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萬年化石,茶祖之鄉.

千景之谷介紹:景谷是普洱市的一個縣級城市,景谷是傣彝少數民族居住的家園,景谷地屬盆地,全年均溫度為20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造就景谷的綠色健康的發展方向,森林覆蓋率達74.7%,為全國森林覆蓋率的5倍之多;野生古樹茶、白茶、芒果。成為當地的綠色發展產品。佛跡景點數不勝數。

|明前遊山記|.第一章.萬年化石,茶祖之鄉.

塔包樹 樹包塔

景谷綠色盛產:象牙芒果、秧塔白茶、大香糯,被譽為"芒果之鄉"“茶祖之鄉”

|明前遊山記|.第一章.萬年化石,茶祖之鄉.

享有:無量寶地,佛跡仙人蹤. 千景之谷的美稱.

野生茶葉分佈:

普洱茶區之景谷鄉(小景谷)茶區, 景谷鄉又被當地人稱為(小景谷)。位於景谷縣縣城以北,距縣城41公里,屬亞熱帶山原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1200-1400毫米,下轄9個村民委員會,95個村民小組。其中小景谷野生古樹茶種植: 景谷鄉的文東、文杏、文山、文聯、文召、營盤各村及所屬多數自然村都有古茶園分佈,古茶園成片種植,密度較高,產量也較多。樹齡較長,小景谷各種茶歷史較早,但現存量最大的應該是百年前紀囊廷(清朝官吏)推廣種植後形成的,這些古樹茶很多是幹徑10釐米以上的大樹。

|明前遊山記|.第一章.萬年化石,茶祖之鄉.

茶葉化石:

景谷出土了第三紀晚漸新世3540萬年前的寬葉木蘭(新種)化石。被命名為“景谷寬葉木蘭(新種)化石”,茶葉在這裡發源。1978年正式由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描述發表,就發現於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線,景谷寬葉木蘭(新種)化石,時代定為漸新世,是第三紀晚漸新世植物群遺蹟,在地質古生物學上被稱為“景谷植物群”,僅見於景谷盆地,也是我國少見的漸新世植物群。

|明前遊山記|.第一章.萬年化石,茶祖之鄉.

景谷鄉茶葉典型代表: 

苦竹山茶山喬木古樹茶特點  

條索:芽頭肥壯、條索長,有絨毛   

湯色:金黃清亮   

香氣:純正   

滋味(味道):湯中帶甜,苦強澀弱,苦化甘而持久 回甘好,舌面生津。

|明前遊山記|.第一章.萬年化石,茶祖之鄉.

水性:滑順飽滿 喉韻:甘、順、層次好

茶韻:湯質甜醇飽滿、順滑而富於層次感

歷史記載:據《景谷縣志》載景谷鄉村大黑石巖山,有大黑龍潭野生茶林1千畝,茶樹幹徑在30釐米以上,山下兩側為景谷、鳳山的茶葉產地。景谷鄉文東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500畝毋庸置疑是茶樹起源搖籃。據正興鄉黃草壩董、楊二姓家譜所記,清乾隆初期,先輩從恩樂(鎮沅縣)搬家來時,帶來“南宋茶”栽種自食,以後漸為商品出售,至今種茶售茶已是九代人了。景谷的栽培茶歷史也較長,已有數百年。

|明前遊山記|.第一章.萬年化石,茶祖之鄉.

景谷鄉.大石寺

民間流傳:小景谷,民間有這樣一個流傳千年的故事:神農氏嘗百草中毒後,經普洱到達景谷大石寺腳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大發,情急之下,隨手抓下把樹葉嚼碎嚥下,頓覺全身舒服、精神煥發、毒素全解,此後神農氏便號召當地百姓大量種植這種樹葉來食用,並親自命名為“茶”。

|明前遊山記|.第一章.萬年化石,茶祖之鄉.

傳說只是民間一種美好願望之體現。但小景谷鄉種植茶葉歷史悠久卻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是筆者一行團隊明前遊山行第一站,茶的發源地,茶祖之鄉的分享,如有不妥之處,請留言。

也是筆者的家鄉,歡迎各界人士到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