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與語文、數學,有哪些貓膩?

還在單純以為,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就能增加孩子競爭優勢嗎?

阿童木人工智能:不好意思!“大語文”崛起,應試考試中,數學難度將下降。

如今,“數學思維”培養的目的,在精英教育圈子裡,更多的,是幫助孩子提前掌握“編程思維”,這也成為了在AI時代競爭的最好方法。

編程,與數學有貓膩。

數學思維,是指夠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程與語文、數學,有哪些貓膩?

據阿童木人工智能分析,編程思維,就是“理解問題—找出路徑”的思維過程,它由四個步驟組成:

1、分解:把一個複雜的大問題,拆解成更可執行、更易理解的小步驟。

2、模式識別:根據經驗找出相似模式,高效解決細分問題。

這也是機器學習中,常用到的思維方式。舉個例子:假如你需要畫100匹馬,你會怎麼辦?正確的方法是找出馬的“模式”,即馬的軀幹、四肢、毛髮等基本元素,不斷改變局部特徵就可以了。

3、抽象:忽視無用細節,直達問題本質。

4、算法:設計一步一步的解決路徑,解決整個問題。

所謂“編程思維”並不是編寫程序的技巧,而是一種高效解決任何問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可被理解為:一個複雜的問題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小問題→每一個小問題被單獨檢視、思考,尋找解決方案→聚焦幾個重要節點,忽視小細節,形成解決思路→設計步驟執行→問題解決。

編程,與語文有貓膩。

編程與語文、數學,有哪些貓膩?

想把作文寫得又快又好?

學好編程吧!阿童木人工智能教你如何用編程,寫好作文:

作文→先解題,拆分出可能的層次內容→調用大腦存儲的相關信息——例子、格言,類似的文章→列出提綱,理清思路→動筆寫。

學會編程,讓你的思路愈發清晰,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運用“編程思維”都能讓你更高效地解決問題。

編程思維這麼強悍,如何培養呢?

就拿風靡全球的編程軟件Scratch來說,它的特點是簡單、有趣、好玩,通過阿童木人工智能的教學,7歲的孩子能編寫出一個很有趣的小遊戲。

編程與語文、數學,有哪些貓膩?

阿童木專注於3-18歲孩子的機器人、編程、創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想了解科技特長生有哪些?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