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道士守护千年文明,犯下的罪过也由他背负,这样真的合适吗

前言:在中国的河西走廊,曾闪耀着一颗瑰宝。它自南北朝伊始,至唐代恢弘,到元代衰亡,它用美轮美奂的壁画,浩瀚无边的经书见证了中华上千年的荣辱。

它就是敦煌莫高窟。然而,时光飞逝,到了内忧外患的晚清,这块世界瑰宝竟落到一个落魄潦倒的道士手中。他,叫做王圆箓,一个即将“改变“中国的男人。

让一个道士守护千年文明,犯下的罪过也由他背负,这样真的合适吗

王圆箓

因缘际会,当他在清理石窟沙积石时,意外发现石窟藏经洞里有大量经书卷轴,神佛法器。但一开始,他并没有觉得如获至宝。毕竟他所信奉的是“太上老君”,出土的文物荟萃既看不懂,也没兴趣。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早已没落,地处内陆的敦煌早已失去昔日繁华富裕,取而代之的是贫穷愚昧。所以王道士的生财之道,便是大肆兜售洞窟中的经书法器,全部用来支持他对道教的日常开销。

虽然当时信息传播非常缓慢,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久而久之,这个消息传到了一个英国人的耳朵里。斯坦因,一个蜚声中外的英国汉学家。

让一个道士守护千年文明,犯下的罪过也由他背负,这样真的合适吗

一百多年前的莫高窟

公元1907年,他从印度不辞辛苦,万里迢迢而来。经过多方打听中介与等待,他终于见到这位发现本世纪最伟大宝藏的人。他惊奇的发现,只是一位朴实且虔诚的中国道士。

然而,更让斯坦因惊讶的是,藏着无数珍宝的洞窟只有一张临时搭起来的木门,上面横着一个陈旧的锁头。而钥匙,自然正挂在王道士的腰间。

王道士虽然不懂佛法,但对道教颇为热衷。在掌管石窟的这段时间,王圆箓用积攒的香油钱,想把此处建成一个道家庙宇,吸引更多的香客。

斯坦因知道后,觉得有机可乘,向王圆箓表示自己也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并且长年倾心研究中华文化。

让一个道士守护千年文明,犯下的罪过也由他背负,这样真的合适吗

藏经洞

所以,他提议倒不如各取所需,将洞窟中的一些经书贩卖于他。而作为回报,斯坦因表示愿意出资200两银子作为“香油钱”,帮助道长整修更大更好的庙宇。

这一下,完全打动了王圆箓。毕竟,自己不是佛门中人,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于佛于道,都是莫大的“功德无量”。

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于是,斯坦因两次拜访莫高窟,除了潜心在这里研究之外,共带走四百多捆最有价值的经卷,都是以最廉价的“香油钱”购得。

开了先河之后,其他外国探险家也接踵而至,都以同样的方式向王道长出资购买。

让一个道士守护千年文明,犯下的罪过也由他背负,这样真的合适吗

被运走的经书

此时,经卷多数已被清政府学部收走,移送至京师大学堂。然而,在运输途中,负责看押的官兵们不是想着如何确保国宝不丢,而是千方百计地想占为己有。

于是,经书走一路,丢一路,许多书卷被盗。送到北京时,原本三万多卷的经书卷轴,只剩下9897件封存,其他皆散落在民间。

王圆箓得知此事后,非常痛心疾首。在发现之初,他屡屡上报朝廷,甚至远走藩台,却得到大人一句:“经书中的字,还没我写得好”的回应;知县也曾来勘察,但最终也撇下一句:宜当保存。临走时,他还顺走两册经书,便再也没了下文。

基于种种失望,让他最后他决心将自己私藏最精华的部分,转卖给那些慕名而来的“探险家”们,其中还包括两个日本人。

让一个道士守护千年文明,犯下的罪过也由他背负,这样真的合适吗

第一批被搬出来的经书

中国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就这样悲剧的发生了。如今,这些被廉价专卖出去的国宝,大多完好无损的呈放在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中,不知这算是幸还是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