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缺點意義感

你的生活缺点意义感

文 / 楊靖

人們很容易因為某些原因而出現情緒波動,特別是消極情緒大量湧現。這些原因與高溫、噪音、疼痛、疾病甚至食物的味道都有關係。但能帶來持續的消極情緒的不是這些偶發性因素,而是不得不做的自我評價為“無意義”的事情。

在我看來,意義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上,與價值感緊密捆綁在一起。人的核心需要是價值觀的相符性,所以最強烈的意義感源自價值觀。

常態來說,越是“有文化”的人越看重意義感,因為他們最喜歡思考人生,最看重價值觀與人生終極追求。意義感與金錢/權力有關,但又不能直接對等。越能滿足自己特定需要的事就越有意義感。而需求一旦被滿足,愉悅感也就自然隨之而來,幸福體驗應運而生。而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人自然會陷入焦慮抑鬱躁狂狀態,覺得生活無意義,人生無意義。

你的生活缺点意义感

人生苦短。每個人都渴望在有限的時光裡完成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事情,這就是理性人法則的表現之一。所以,當遭遇浪費時間的事務時,人們會習慣的說“這是在浪費生命”。沒人喜歡浪費生命!除非是社會化失敗的人。

從出生到成年,每個人都要經歷社會化進程。社會化是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語言、規範、價值觀等社會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徵,適應社會並積極作用於社會、創造新文化的過程。它是人和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社會化,個體學習社會中的標準、規範,價值和所期望的行為。個體的社會化是一種持續終身的經驗。

然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所處的文化環境特別是家庭文化也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理念無法做到妄想中的整齊劃一。由於成長經歷不同,每個人不同階段的需要都不會完全相同,每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意義感並不相同。披頭士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曾說過,

“老師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說“快樂的人”,老師說我不懂問題,我告訴老師,是他不懂人生。”

與其說是意義感帶來幸福或者痛苦的體驗,不如說是需求及其滿足的情況決定了這一切。意義感可以讓人超越生死,可以讓人執著終生。於是自古便有人捨生取義,也有人愚公移山……

你的生活缺点意义感

你的人生理念是什麼?

你的需要是什麼?

你的需要滿足了多少?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就可以解釋當下很多人出現情緒問題的原因。

如果說人生理念決定著深層次的意義感,是長期目標;那麼,其他需求就都是淺層次的意義感,是短期目標。人可以為了短期目標而暫時壓制長期目標,可是意義感卻在那裡不悲不喜地等著你,在潛意識裡質問你,折磨你,讓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倘若為了長期目標而放棄一切短期目標,則此人要麼是德蘭修女般的聖人,要麼會在生活的重重重壓之下垮掉。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所以,人生就是在各種抉擇中不斷前行,而抉擇前總是伴隨著糾結、焦慮,抉擇後則往往伴隨著抑鬱、躁狂,因為沒人能確保自己總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最好的滿足自己的意義感需求。

沒人能一直處於充滿意義感的狀態,然而人與人的差別之一就是如何面對無意義的工作無意義的時刻。其實,人的發展更多的時候是由自己在無意義時刻的表現所決定的。

更好的認識你自己,才能更明白你該怎樣面對意義感!

—— 今日作者 ——

楊靖

你的生活缺点意义感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

“你的意義感存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