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線城市正在興起的小程序浪潮,是泡沫還是機會?

【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就能夠使用的應用形態,用戶通過掃描小程序碼或者搜索一下就能打開一個小程序,可以說小程序實現了“觸手可及、即用即走”的夢想。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手邊的小程序】,每日獲取最新關於小程序資訊。

而一開始騰訊推出小程序,也是抱著激活線下商家,連接線上線下場景,為線下實體店賦能的初衷而做的,然而小程序帶來的影響還不僅僅如此。小程序的推出使得每個人都有進軍物聯網行業的可能。

物聯網可以將任何物品和互聯網連接,然後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從而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而小程序的推出使得物聯網概念的實現有了雛型。用戶通過小程序,能夠激活所有線下的應用場景,而線下的物品則通過小程序和互聯網進行連接,從而使用戶能夠通過小程序對各種物品進行管理。】

從最初的app、遊戲、智能硬件、甚至是P2P和區塊鏈,小程序已經成為了現在二三線城市互聯網創業最火爆的方向。

飛修小程序。飛修負責人告訴我,從3月全面上線起,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飛修”小程序已經覆蓋了約40萬戶家庭,佔合肥市常駐家庭總數的13%,日訂單量超過300單,其中合肥本地的訂單佔了80%以上。

這也算是小程序在二三線城市崛起的典型案例。

飛修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線上版的維修類小程序。如果你來自一個典型的二三線城市,你肯定記得小區樓道那些門框上、扶手上、牆壁房樑上、裝電箱上隨處可見的“牛皮癬”小廣告,上面用黑體字標粗的“疏通下水道”“開鎖”“水電維修”等字眼被儘可能放大,恨不得直接噴漆噴在你家門口上。

而飛修就是一個線上的維修類小程序,你可以預約從電腦到冰箱等各種電器的維修服務,甚至包括管道維修、開鎖等各種便民服務,幾乎涵蓋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日常種類。

事實上,類似的產品還有很多。在今年5月TOP100小程序榜單中,排名第12的糖豆廣場舞就是其中一個。糖豆廣場舞主打廣場舞垂直視頻學習和分享,目標用戶定位在二三四線城市的中老年女性,也就是絕大多數的中國廣場舞大媽們。通過製作優質的廣場舞視頻,糖豆吸引了大量廣場舞隊中的KOL,滿足她們日常學舞、教舞和組建社區的需求。

敏銳嗅到二三線城市女性用戶商機的,還有社交電商小程序”女王新款“。女王新款,其實就是針對二三四線女性用戶的產品,打開“女王新款”小程序,界面很容易讓人想起早期的淘寶和現在的拼多多,“大牌”“洋氣”“潮流”“女裝特賣”這些關鍵詞清晰定位了信息傳達的目標用戶——缺乏前沿的時尚審美能力,有一顆追求美的心,對價格比較敏感,而這些正是三四線女性所需要的。

類似的二三線城市小程序還有很多,比如內容、O2O、社交電商、小遊戲,我認識一家叫懶閱app的福州本土的創業公司,他們的模式有點像tinder+輕芒,就是通過左右滑選擇喜歡的文章,然後再點進去閱讀的所謂懶人閱讀的模式,現在也開發出小程序版本了。

小程序”搶灘“二三線城市

與小程序創業在內容、服務、商業模式的邊界不斷拓展並行的,是小程序創業向二三線城市持續的流量下沉。

一大批新生的小程序悄無聲息地入局各個二三線城市,跟早期的拼多多一樣,在長尾市場和下沉市場最前線默默收割增量紅利、野蠻生長、悶聲發財。

像飛修、糖豆、女王新款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更多的小程序正在通過更原始也更加有效的方式,加速滲透本地市場。

互聯網創業本身也在經歷一輪新的“去中心化”。

從站長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創業都是中心化的創業,集中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不難理解,一個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推廣的初期,需要找到能“走在前面”的早期用戶,他們往往最先接觸新信息新變化,樂於接受新事物,有足夠的消費水平的技術應用能力,支付寶、共享單車的普及就很典型。

小程序在二三線城市興起的原因

我總結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用戶教育已經完成,小程序的教育門檻比任何一個時期的產品都要低。

首先,早期的互聯網應用和渠道已經滲透到二三線城市,完成了用戶教育的過程。比如在線支付、網購、網約車。如今在任何一個非邊緣的二三線城市的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碼商,連大爺大媽買個菜都能熟練地掃碼支付。

另外,在前期,拼多多和小遊戲等病毒式傳播的小程序也已經完成一輪用戶認知教育,使得小程序在下沉的過程中受到的推廣阻力相對較小。而對於使用小程序,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已是輕車熟路。

二、是小程序的效率遠遠高於app。

三、小程序更適合基於本地化的服務。

還是以飛修為例,為什麼說維修是個水特別深的市場:

1.由於工種屬於外派工種, 不好監督。

2.維修質量很難標準化。

3.維修價格很難標準化。

4.從業人員水平相對較低。

5.沒有售後保證。

6.價格很難透明化。

這些種種因素讓市場很少有覆蓋很大且質量統一的維修公司或者平臺。但小

程序至少可以解決幾個問題:

-整合了需求端,將家庭維修的賣方市場轉化成資源集中的買方市場。

-將資源的集中變成維修池,極大的提升維修實效性和效率,從而從市場層面實現優勝劣汰。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人才的迴流。

逃離北上廣帶來的二三線城市人才迴流與消費升級也在刺激二三線城市。像西安已經拿落戶吸引人才,在高房價高物價、環境質量差、工作壓力大以及大城市疏解人口的政策多重壓力下,中低端產業與服務業的從業者已經開始往二三線城市迴流。近年來各地火熱的人才引進計劃也吸引了一批想回鄉落地的年輕人。

看上去很完美,但小程序究竟是泡沫還是機遇呢?

必須要承認的是,無論是小程序還是用戶,一線城市永遠佔據了絕對的主力,某種程度上,互聯網世界的GDP也和現實世界所對應——以日本為例,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座城市的GDP佔了日本80%GDP以上,在中國北上廣深四座城市,構成了中國一線互聯網產出和消費的絕對主力。

同時,逃離北上廣並沒有解決人才問題,相反,人才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在一線城市呆慣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薪資匹配的問題,一個北京的程序員,混得再差,也是15k起步,到了像合肥這樣的城市,10k已經是最低要求了,但即便如此,很多公司還是給不出這個價錢。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小城市信息不對稱,加上小程序概念很火,一大批想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很有可能選擇通過小程序切入,我隨便搜一下,合肥+小程序的關鍵詞,結果彈出了滿屏的小程序公司信息。

二三線城市正在興起的小程序浪潮,是泡沫還是機會?

這些公司中,有多少是有技術實力,又有多少是濫竽充數的呢?尤其是對互聯網一竅不通的傳統企業主,他們被騙了之後,會不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而對整個小程序產生牴觸情緒。

事實上,濫竽充數的小程序真的不少。

我舉個例子就知道了。

二三線城市正在興起的小程序浪潮,是泡沫還是機會?

我們隨便點進去一個1919的小程序,結果裡面是這樣:

二三線城市正在興起的小程序浪潮,是泡沫還是機會?

除了營業時間,電話和照片,啥都沒有,說實話,還沒有大眾點評上的信息多。

換句說,這種小程序有何意義?1919也算是一家知名企業了,做出這種粗製濫造的小程序,我誅心的猜想一下,估計是當地經銷商為了完成“加速互聯網化”的KPI,用的簡易小程序模板,還有更多粗製濫造和濫竽充數的,優質的企業都如此,更別說一般的了。

事實上,粗製濫造的跟風風氣,正在摧毀二三線城市小程序的根基,如果不盡快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麼因為渠道下沉所湧現的小程序紅利,就會被這些粗製濫造的小程序損耗殆盡,最終變成新的互聯網墳場——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見的。

總結

公允的說,小程序的創業紅利,和過去互聯網創業紅利,雙創紅利沒有什麼區別,二三線城市依然面臨來自一線城市資金人才技術等各方面的碾壓,好比一個業餘球員和職業球員比賽,輸是大概率事件。

那麼小程序興起的秘密是什麼呢?

但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二三線城市不是神話,匱乏的人才和基礎設施依然是現狀,當浪潮過後,大量小程序創業公司死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也會產生極個別的獨角獸企業。

其實那些科技公司的CEO何嘗又不知道,機會只有這一兩年,努力成為獨角獸,如果失敗了,也就徹底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