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馬雲、劉強東紛紛入場,互聯網巨頭為何只押注聯盟鏈?

除卻我們所熟知的迅雷玩客幣屬於聯盟鏈以外,其實馬雲早在2014年就已入場,

他入股的恆生集團此前已經推出FTCU聯盟鏈基礎服務,且恆生聯盟鏈已完成技術研發,進入測試階段;基礎服務也早已推出,支持合同鏈、私募股權鏈等業務場景的接入。

在馬雲押注聯盟鏈的同時,馬化騰也並未閒著。在2016 年5月由騰訊牽頭成立的微眾銀行在深圳發起了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正式標誌騰訊已經進軍聯盟鏈。

最後入場的劉強東,也於今年1月設立“京東金融-華泰資管19號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這一項目,首次建立多方獨立部署的聯盟鏈,實現對京東金融ABS雲平臺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升級。

馬化騰、馬雲、劉強東紛紛入場,互聯網巨頭為何只押注聯盟鏈?

不過,聯盟鏈在匯聚眾多優勢的同時,也有著屬於自己需要克服的挑戰。

比如如何用同一種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去適應聯盟中不同業態的不同業務需求?

當聯盟的觸角越多,其中對底層技術的通用性要求就越高,而目前在國際和國家尚未對區塊鏈底層技術做出統一的規範標準前,京東和騰訊的任何嘗試都有被作廢的可能。

另外,即便聯盟鏈建成,如何平衡聯盟鏈中的各方利益及各方的話語權也會是聯盟鏈的重要難題。

其中,京東在自家的區塊鏈白皮書中,最後的總結部分,也如實的說道:如何通過商業模式建立較好的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激勵機制,讓各區塊鏈應用真正產生商業價值,是區塊鏈規模化應用的核心挑戰之一。

馬化騰2016年在至夥伴公開信中說,“我們很清楚,孤木難成林。只有賦予開放分享的基因,生態才可能長成一片森林。 ”而聯盟鏈的押注背後,區塊鏈顯然正在成為騰訊眼中新的開放分享基因。

馬化騰、馬雲、劉強東紛紛入場,互聯網巨頭為何只押注聯盟鏈?

為什麼互聯網巨頭只押注聯盟鏈?

首先,聯盟鏈仍然保持了區塊鏈的基礎技術邏輯:

交易(Transaction):一次操作,導致賬本狀態的一次改變,如添加一條記錄; 區塊(Block):記錄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交易和狀態結果,是對當前賬本狀態的一次共 識; 鏈(Chain):由一個個區塊按照發生順序串聯而成,是整個狀態變化的日誌記錄。 如果把區塊鏈作為一個狀態機,則每次交易就是試圖改變一次狀態,而每次共識生成的 區塊,就是參與者對於區塊中所有交易內容導致狀態改變的結果進行確認。

其次,聯盟區塊鏈保持了區塊鏈技術所達成的 4 個基本特徵:

1. 開放,共識

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區塊鏈網絡,每一臺設備都能作為一個節點,每個節點都允許獲得 一份完整的數據庫拷貝。節點間基於一套共識機制,通過競爭計算共同維護整個區塊鏈。任 一節點失效,其餘節點仍能正常工作。

2. 去中心,去信任

區塊鏈由眾多節點共同組成一個端到端的網絡,不存在中心化的設備和管理機構。所有 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使得對“人”的信任改成了對機器的信任,

任何人為的干預不起作用。 節點之間數據交換通過數字簽名技術進行驗證,無需互相信任, 只要按照系統既定的規則進行,節點之間不能也無法欺騙其它節點。

3. 交易透明,雙方匿名

區塊鏈的運行規則是公開透明的,所有的數據信息也是公開的,因此每一筆交易都對所 有節點可見。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算法,節點與節點之間是去信任的,因此交易 雙方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對自己產生信任,每個參與的節點都是匿名的。

4. 不可篡改,可追溯

單個甚至多個節點對數據庫的修改無法影響其他節點的數據庫,除非能控制整個網絡中 超過 51%的節點同時修改,這幾乎不可能發生。區塊鏈中的每一筆交易都通過密碼學方法 與相鄰兩個區塊串聯,因此可以追溯到任何一筆交易的前世今生。

但諷刺的是,這幾位大佬還在探尋聯盟鏈該如何構建生態、利益如何分配、獎勵機制的路上,國內有一個項目已經落地並上線運營好幾個月了。

赤鏈(redchain),一個基於超級賬本的區塊鏈開源系統,在此係統之上還衍生出域分層立體結構的區塊鏈模型,基於其區塊鏈技術上研發的IPFS FIGTOO(無花果) 分佈式雲存儲系統一上線就收到很“熱烈的回應”,它不僅很好的解決了生態落地、利益分配、獎勵機制之間的問題,而且在半年時間數據容量達到一萬多T,也很好的解決了用戶的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互聯網巨頭的紛紛入場,未來在聯盟鏈上的競爭將不止於底層技術的完善程度,還有聯盟鏈的利益分配機制、獎勵機制以及長期的公平性問題等諸多層面的全方位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