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清涼」智慧的善根永遠不會退失!

淨界法師

【學員】弟子請益師父,師父說阿羅漢有一種是慧解脫阿羅漢,雖然證了阿羅漢果但是沒有神通,這種阿羅漢跟通曉經論的凡夫的區別在哪裡?他生前可不可以入滅盡定呢?死後也進入偏空涅槃嗎?

【師父】首先我們要把佛法的修行分成兩個重點: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智慧是正道,從消除業力角度的正道,就是空觀的智慧。福德資糧包括什麼呢?包括人天的善法,也包括禪定、神通等等,這個都屬於福德。

阿羅漢有兩種。有一種叫慧解脫,他一生只修智慧,他禪定也不是完全沒有,他起碼要到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但是從根本禪來說,沒有到初禪我們都不承認他有禪定。

慧解脫阿羅漢有兩種可能:第一個,他本身就沒有得到禪定,但這個人智慧很高,他空性智慧操作得非常的熟悉,所以他就在未到地定或者欲界定時就把我見給破壞了,這是一種可能。

第二種,他曾經得過禪定,但是他後來生病了,禪定是有為法,你經常不修,它會退失的。他經常生病臥在床上,沒有去修習,沒有去複習,這禪定就退失了。兩種可能都有,曾經得到後來退失了。

但是煩惱一旦斷了以後,煩惱斷除跟我們調伏不一樣。我們一個淨土宗人隨時要保持警覺,因為你煩惱是把它壓住,調伏住而已。但是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斷煩惱以後,這個煩惱就不再活動了,就算他禪定失掉也沒關係。所以他這個人就算平常沒有神通,他臨終照樣進入偏空涅槃,只不過他沒有禪定,平常就不能入滅盡定。累的時候,他要進入滅盡定休息就不可以,他也會跟我們一樣有老病死,但是他沒有煩惱活動了,就差在這裡。

就是說,從自受用的角度,他跟有禪定的阿羅漢完全一樣;但是從利他的角度,你要調伏外道,要攝受眾生,這種禪定神通的時候,這個慧解脫的阿羅漢稍微差一點。

不要說阿羅漢,我們菩薩道也是這樣。你看菩薩道每個人的成就,自受用就看空性的智慧;但是每個菩薩的資糧力,他的攝受力,那這個就跟福德有關係了,要看他過去生結的善緣怎麼樣。

但是,你看我們的判教,不管小乘的判教,還是大乘的判教,沒有一個人用福報來判教。諸位!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你看初果斷見惑,二果慢慢斷思惑,這是一種智慧問題。那菩薩更是,菩薩就是中道的智慧,差就差在小乘是空性的智慧,大乘是中道智慧。為什麼菩薩的階位完全看智慧不看福德力呢?你們想想看為什麼。

就是說,你的攝受力太大,你一出來講經就有幾萬個人聽,但是你的智慧薄弱,你的判教就低,因為福德會退失。你今生福報大,來生可能就沒有了,所以他會退轉,這就不能用福德力來判教。

為什麼所有的判教,都不把福報放進去?它只是一個助緣,但是你智慧的勝解是不會退失的,你一旦得到了這種智慧,你就不會退失了。所以有為諸法不能當判教。

所以,你看阿羅漢,他有禪定跟沒有禪定,菩薩也是有福德資糧跟沒有福德資糧的差別,但是我們在整個判教上,不把福報的因素放進去,只看他的正道,不看助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