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與坐下的實修切要

很多人打坐,念念都是自私自利的心,就想著自己:我的打坐、我的成就。你那樣打坐怎麼會成就?肯定不可能成就。你打坐幹什麼呢?坐那裡幹什麼?求自己得神通?得開悟?你那樣能開悟嗎?不是這樣的。

坐上與坐下的實修切要

仁澤法師 | 開示

■ 打坐的心是一種開放的心,不是一種自私的心。有些人打坐就想自己——“什麼時候我入個定?什麼時候我自己得個神通?什麼時候開悟?” 這都是自私的心。

我們打坐的時候也不能忘失菩提心,也是在串習大悲心、菩提心,串習無我的智慧。下坐以後,更是很積極地、很熱情地去利益眾生。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人也是有,就想著自己:我的打坐、我的成就。你那樣打坐怎麼會成就?肯定不可能成就。你打坐幹什麼呢?坐那裡幹什麼?求自己得神通?得開悟?你那樣能開悟嗎?不是這樣。

你看我們打坐,要求大家打坐的時候,觀修無我,觀修安忍,甚至可以觀修佈施。比如你對某一個眾生,對他還是有煩惱,那你就要在座上對他開始觀修悲心,念他的恩,觀修安忍,觀修他對你的傷害,怎麼能成就你的安忍。打坐就是串習這些東西,這不就是在度眾生嗎?你打坐就是在度眾生。

不然你打坐幹什麼呢?你打坐念個咒——“我現在業障很重,我要念咒趕鬼,把那些冤親債主趕走”,“然後什麼時候我的這個中脈能打通?哪裡有病,我打通它。”執著身體上的氣脈,執著身體上的覺受,然後什麼時候爆炸一下就好了。聽說爆炸了會開悟——念念都是自私的心。如果有道友在邊上說話,你就會想這傢伙真討厭,影響我打坐,坐那裡心生煩惱。坐那裡都在想眾生的惡,起惡念,對眾生起煩惱,你這樣打坐有什麼用呢?

或者貪著清淨,哪個地方清淨,我躲到哪個地方去。這個地方太吵了不行,影響我入定。我要入個什麼定,最好佛菩薩能降臨。念念都是自私自利的心。你這樣子修行,怎麼可能會有什麼成就?不著魔才怪!

如果坐出一點什麼東西來了,那個慢心就上來了——感覺突然一下空了;今天坐得很好,騰雲駕霧了;或者元神出竅了,然後想著下回我還要坐出來,第二天一打坐就開始想:元神什麼時候出竅?這都是外道的心,根本就不是學佛的心。要不就是自私自利想著,我得把我的腿練出來,我要一坐能坐三個小時、五個小時,以後我做大和尚的時候,這個幢相得具備。打坐是為了顯示你的腿子很好。腿練出來有什麼用?

有人想:我來這裡一段時間了,這個師父也不關注我,我要經常來做一點什麼,引起師父的注意。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能夠吸引師父的視線。念念都是想著自己、想著“我”。你有沒有想過“我業障深重,我要好好的發心為大眾服務,消除業障;要好好的把基礎法學好,儘量得去做好”?你那個心都是非常自私的。

叫你聽法學習,是為了叫你去除你那個自私心。不管你是在哪個層次——下士道也好,中士道也好,上士道也好,都一樣的,都要去修慈悲心,利益眾生的心。下士道也是這樣子的,十善業也是這樣子,要為眾生服務,要向於無我。就是像那個雷鋒同志一樣,人家沒有學過無我的道理,但是人家向於無我。學佛首先要學雷鋒,是不是這樣?

打坐時都是自私自利的念頭,你坐三天三夜——別說三天三夜,你坐一百天,坐那不動,也是木頭一個,木頭石塊,再有什麼神通也是沒有用。所以說我們學佛的人,第一個就是要學為大眾服務,去除那個自私心。

有些人越打坐越出問題的,坐著坐著變成魔子魔孫了。魔王他是做不了,只能做魔子魔孫,有些人就修著修著就瘋了,精神不正常,就是這個原因——自私。念念都想著自我,然後鑽牛角尖——我執太堅固就會鑽牛角尖。大家要好好反省,

不管你是修哪個法,都要學著去熏習出離心,熏習這個無我慧,串習菩提心。打坐也是這樣,聽課也是這樣,慢慢的積累福慧兩種資糧。

你下坐的時候更要去熏習,登地菩薩還要去積累這些福慧資糧呢?所謂的積累資糧事實上就是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講得簡單一點,就是去除這個自私自利的心、不願意跟大眾和合的心。自私的人就是不願去跟別人和合,不願與眾生為伍,自我清高,其實就是我慢貢高。覺得他自己很清高,眾生很卑劣,不願意跟眾生為伍。慢心很大,這都是非常惡劣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