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幾件小事,才算陪父母過年!

這封信,我可能會永遠收藏......


孩子,當你還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慢慢教你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這些是都令我懷念不已。

如今,你長大了,也變忙了,平時不想打擾你,所以,春節回家,你有時間,就請多一點時間在家陪我,不用你替我做些什麼,就說說話,聊聊天。

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極可能最後連要說什麼 ,也忘記了。體諒我!請別跟我說,好了,好了,你老了。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

當我重複又重複說著老掉牙的往事時,或者又提醒你這你那時,體諒我!請別跟我說,知道了,你都說N遍了。就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或囉哆中吧!

孩子,現在我常忘記東西放哪了,說話也是慢呑呑的,體諒我,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溫柔,因為有你在一起,我就會感覺很溫暖、很踏實。

還有,我走路時總落後於你,不要催促我。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陪著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其實,也沒有別的,就是希望你留點時間,多點耐心,好好陪我過個年。


春節回家了,我們人回來了,心回來了嗎?回到父母的身上來了嗎?

春節陪父母過年——它不能是一句空話了。

春節回家少刷朋友圈,靜下來心來,聽父母嘮叨,即使他們講了一萬遍的重複過的話,也要耐心聽他們講完。和父母一起八卦,聊聊那個喜歡嚼舌根的李阿姨,講講那個愛時髦的王大嬸。

你也可以講講自己在外面發生的趣事,說說自己的同事和同學,包括聊聊一下自己未來的目標,讓父母高興高興,讓他們為你感到驕傲與自豪。

做這幾件小事,才算陪父母過年!

因為真正高質量的陪伴,並不是人在一起就夠了,而是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對方身上。這才是陪伴的關鍵。

你要知道,他們盼你回家過年,從年頭可能盼到年尾;準備的飯菜可是滿滿的愛,全部的愛。否則,他們會難過的。

當然,有的父母一年忙到頭,就春節有點空去打打牌牌,那你就要把和朋友打牌、聊天、刷屏的時間留給他們了,和父母一起打牌鬥地主。

另外,你至少要陪父母去一趟菜市場,還要去他們經常去的商場或廣場,和他們一起玩耍。因為高質量的陪伴意味著,會專門抽出一段時間做他們喜歡做的事,也可以多一點了解他們的生活。

我認為,他們最喜歡別人看到說,哇!這是你兒子女兒,那是你孫子孫女,都長這麼大了......你會發現,此時,他們最開心、最得意了。

在這個時間段裡,拋開所有其他事情,眼裡只有他們。好好陪父母過個好年。要知道,假如你父母現在60歲,餘下的壽命20年,還有多少天陪伴呢?

特別是,假如你沒有跟父母同住,每年見父母的天數是約10天,即便你一天10小時陪伴父母,20年X10天X10小時=2000小時,也就是你與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83天了。

做這幾件小事,才算陪父母過年!

不管你怎麼做,就目前來說,子女給父母的愛,永遠不及當初父母給子女的。

歌德說,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當他們囉嗦重複一些老調牙的故事時,不要怪罪他們,也不要嫌煩。走路的時候緊緊地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就像他們當年教我們走路時一樣。

做這幾件小事,才算陪父母過年!

所以,永遠不要對父母說這些話:

“好了,好了,知道,真羅嗦!”

“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 ”

“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做,做又做不好。”

“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了。 ”

“我要吃什麼我知道,別夾了! ”

“說了別吃剩菜了,怎麼老不聽啊! ”

“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說了,煩不煩!”

意大利的小說家亞米契斯認為,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做這幾件小事,才算陪父母過年!

人生需要經營,職場需要管理。

為什麼升職加薪的不是我?

為什麼我不能獲得領導的賞識?

為什麼我的大腦不夠有智慧?

為什麼我不懂得好好說話?

。。。

做這幾件小事,才算陪父母過年!

蔣老師在網易雲課堂

《人人都需要的管理術》

是一門提升個人職場能力的課程,

人生必備的智慧大餐!

為系統性連載課程,一共50課時,

每週更新1-2個課時。

一次購買,永久有效,

可自行安排學習

不限時間、不限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