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很多新晉寶媽寶爸們對於自己能不能照顧好自己的寶寶很在意,經常拿自己和別人家的爸媽來比較,生怕自己沒有做到一個父母的責任。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比較,過多的比較往往會在家長心裡形成一個競爭心理,而這也將會導致育兒之路的跑偏。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好一個父母的角色,看看你有沒有一下幾個徵兆就知道了。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真實情緒

小孩子鬧脾氣是做父母比較頭痛的一件事,但是小孩子鬧脾氣是比較正常的一個事情,因為小孩子思維能力沒有發育完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情緒也只會在自己親近的人才會表現出來。不光是憤怒,開心、恐懼、悲傷、難過、無聊等情緒都屬於情緒外放的一種表現。

小孩子只有感覺到安全感的時候,才會將自己內心的世界表露出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小孩子表現出某種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儘量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該疏導時候疏導,該制止時候制止。

比如說:中國的很多家庭是不允許孩子哭的,尤其是男孩子。在不允許哭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不會表達情緒,喜歡冷暴力,內心壓抑、痛苦。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學會接納生而為人,就是有各種情緒。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描述自己的情緒,可以幫他們說出來。

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孩子受傷或者遇到問題時首先願意找你

小孩子遇見問題的時候,對於父母會有一種天然的懼怕感,從而這就導致了孩子往往會逃避問題,甚至將問題對父母隱瞞。而小孩子的處理事情的能力,往往並不完美,出現難以預測的後果。

小孩子只有在覺得能夠從父母面前獲得相應的幫助才會將問題對父母講。一個合格的父母,並不是要孩子能夠對你產生畏懼,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你的下屬。

如果孩子過去在外面受到傷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採取責怪的態度,孩子以後可能寧願忍耐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

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不擔心你會有什麼反應

小孩子世界比較單純,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和你過多的表露自己內心的想法,則表明你已經偏離了一個合格父母的標準。

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或者對孩子的想法,情緒反應過度,孩子會越來越不願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能比較準確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會告訴父母。

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過早的將孩子貼上標籤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往往會因為一些孩子的事情,過早的貼上標籤,從而誤導了之後的教育方向。

我曾聽一個媽媽說,孩子很不愛吃蔬菜。這本沒什麼,但她很快做出一個結論:所以他性格急躁。

我不知道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唯一的關係可能是:這個媽媽既擔心孩子不愛吃蔬菜,又擔心孩子性格急躁。

也有些父母在訴說了孩子行為以後,總要給孩子貼上一個標籤——比如懶、貪吃,不夠聰明等等。

這些標籤和評判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 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像“標籤”那樣。

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成就感。

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會發展出“持之以恆”的能力,他們也會更少嘗試危險行為。

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領域。他們讓孩子發展的“興趣”,其實是自己沒有被滿足的興趣或愛好。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孩子會很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也會尤其大。

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壓抑中學習。

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適當的定製規則

屬於管教的父母,同樣也是不負責的行為,在不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基礎上上,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規則制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完全被放任的孩子,未來會遇到很多麻煩。

恰當的規則包括:

每天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

比如吃飯時間、睡覺時間;

生活習慣規劃,

睡前刷牙,換洗衣服,做家務,

晚回家要讓父母知道和誰在一起等;

使用禮貌用語,

去別人家注意什麼禮儀,

過馬路、乘車要注意什麼等。

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會對孩子道歉並且彌補過錯

親子相處中出現的問題、孩子做錯的事情,父母有時也會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比如情緒反應過度,對孩子大發脾氣,打孩子。

在與孩子相處的工程中,重要的不是“懲罰”,而是“引導”。如果其中有父母的問題,父母需要承認並且彌補自己的錯誤。

你可以和孩子談談:孩子到底是什麼想的,為什麼會出這樣的問題。

你也可以和孩子談談:你當時是什麼情緒或者想法,讓你對孩子有這樣的反應,與孩子真誠的表達與交流。親子關係是一輩子的關係。

傳統思想總是認為:父母對孩子就應該高高在上,對孩子做什麼都理所當然,甚至只要自己覺得:“這是為了孩子好”就無須考慮孩子感受。

這7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但人無完人,大人也有做錯的時候,父母想要正確的做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須拿捏好與孩子相處的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