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大 優惠多 一帶一路不可錯過的汽車機遇

沈慶認為:“人口紅利是這些國家的顯著特點,比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每個家庭都有2~3個孩子。龐大的人口數量會帶來巨大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大多數國家汽車產業基礎薄弱,需要進口大量的汽車,這是我國自主汽車企業的機遇。”

“一帶一路”國家大多屬於發展中國家或者轉型經濟體,經濟發展呈現出強勁的後發優勢,與中國經濟具有良好的互補性。“‘一帶一路’倡議的開放包容性有別於其他區域性經濟倡議。在開放包容的環境下,中國及沿線國家都得到了發展。”沈慶說,“這些國家百人擁有汽車量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汽車市場潛力巨大。”

據瞭解,2017年,我國向“一帶一路”國家整車出口量佔我國整車出口總量的53%,汽車產品出口總額佔全球出口總額的30%。

沈慶以歐亞經濟聯盟為例稱,歐亞經濟聯盟成立於2015年1月1日,成員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汽車產業方面,歐亞經濟聯盟已決定於2017年8月31日起,取消輕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從原來的17%徵稅點降至0,5噸以下電動貨車關稅從15%降至5%。這項措施出臺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綠色節能交通工具的普及。

作為最大的成員國,俄羅斯政府鼓勵外商直接投資汽車製造業,《俄羅斯聯邦經濟特區法》規定了入駐企業多種形式的稅收減讓。各地方政府還可以在管轄範圍內提供不同的優惠政策和投資保障,在特別經濟區內,投資者可以享受聯邦稅法和特別經濟區所在地的雙重稅收減免優惠。

不過,雖然歐亞經濟聯盟的進口關稅普遍較低,但俄羅斯乘用車進口關稅並不低,為10.2%~23%,白俄羅斯貨車關稅也達到7.5%~25%,相對較高。“俄羅斯是我國傳統出口國,在當地市場,力帆汽車是銷量最大的中國汽車品牌,2017年銷售16964輛,自主品牌的全部銷量為3.06萬輛,力帆汽車佔一半以上。”沈慶說。

再以東盟為例,據瞭解,2017年東盟汽車銷售334萬輛,同比增長5%,根據東盟汽車聯合會預測,未來幾年的銷量增速將超過10%,2020年超過日本和俄羅斯成為第五大市場。“東盟汽車市場保持較快增長,印尼、泰國、馬來西亞三個國家的銷量佔東盟總量超過3/4。”沈慶說,“馬來西亞市場以小轎車為主,MPV在印度尼西亞銷量較高,泰國消費者喜歡皮卡。”

總體上,東盟對中國乘用車產品保持較高關稅,但商用車的關稅較低。泰國傳統汽車的稅率為50%,電動車的稅率為0;馬來西亞1.5升以下汽油車CKD稅率為10%,CBU稅率為30%,1.5升以上汽柴油車CKD稅率為5%,CBU稅率為30%,電動乘用車稅率為5%;印度尼西亞大多數乘用車關稅為40%,CKD為10%,SKD為7.5%。在貨車方面,泰國的稅率為0,馬來西亞CBU的稅率為5%,CKD的稅率為0,印度尼西亞的稅率為10%~45%。

全球汽車信息平臺顯示,2017年印度尼西亞小轎車銷售19.3萬輛,增長-14.8%;SUV銷售18.5萬輛,增長-8%;MPV銷售48.2萬輛,增長12.3%;皮卡銷售11.8萬輛,增長10.6%;其他車型銷售10.1萬輛,增長3.3%。

沈慶介紹:“日系品牌長期壟斷印度尼西亞市場,市場份額高達98%,吉利、奇瑞、上汽通用五菱、北汽福田、東風小康等自主企業在當地也建有工廠,但仍處於起步階段,銷量佔有率很低。”2017年,我國出口印度尼西亞整車2090輛,主要為商用車、貨車和特種車,佔比達90%。

在南亞,由於大部分國家市場規模較小,經濟水平較低造成汽車產業發展緩慢。在南亞地區,汽車產業相對比較發達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2017年,印度銷售汽車401.8萬輛,增長9.49%;巴基斯坦銷售汽車26.9萬輛,增長27.33%。

“日韓二手車、印度及中國生產的汽車在印度佔有一定份額。”沈慶說,“印度對汽車產業的保護非常強,採取本國認證及提高排放要求手段限制進口,不過南亞其他國家政策環境相對寬鬆。”

據瞭解,在印度,日本鈴木佔有率最高,2017年銷售160.9萬輛,佔比達40%;其次是印度塔塔汽車,銷售53.4萬輛,佔比13.3%;現代起亞排在第三位,銷售52.7萬輛,佔比13.1%;我國汽車在印度市場成績幾乎為零。

再以非洲為例,非洲的汽車工業水平比較落後,是全球汽車產量最少的大洲之一,2017年產量僅為106.5萬輛,但產業集中度較高,南非、摩洛哥兩國佔總產量的90.7%。南非被稱為非洲的底特律,汽車產量位居全非洲第一,2017年生產54.84萬輛,佔非洲總產量的55.4%。

目前,全球主要汽車企業幾乎都已在南非投資建廠,日系品牌在南非市場已有幾十年歷史,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我國的長城汽車、江鈴汽車、吉利汽車、北汽福田等也已進入南非市場。

據介紹,南非政府高度重視汽車產業,1995年制定了《汽車工業發展計劃》,2013年又制定了《汽車生產和發展計劃》。自1995年發佈計劃後,南非轎車及輕型商用車進口關稅逐步降低,從65%降至2012年的25%;中重型商用車的關稅也從40%快速下降至2000年的20%。南非政府鼓勵本土化生產零部件,也鼓勵整車出口。

為了鼓勵車企在南非投資生產汽車,南非政府給予汽車企業總投資25%的現金返還,對當地汽車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還額外返還5%~10%。不過,南非零部件的關稅較高,平均為14.3%,車身、安全氣囊等關稅最高,為20%,懸掛的關稅為7.5%。“南非設定較高的零部件關稅就是為了鼓勵本地化生產。”沈慶說。

“一帶一路”給我國汽車企業“走出去”創造了巨大的機會,但“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市場、文化等與我國相差較大。在沈慶看來:“汽車企業不能盲目開拓‘一帶一路’市場,需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機遇。”

沈慶認為,隨著我國與歐亞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進程的加快,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紛紛上馬,工程用商用車產品需求較大,商用車企業要合理規劃市場佈局,抓住機遇擴大出口。

如何抓住機遇?沈慶認為必須把握出口目的國的消費需求。他說,“一帶一路”不少國家的駕駛習慣與我國差異較大,比如右舵駕駛。我國汽車企業需要高度重視當地的消費習慣與需求。另外,東盟各國正在積極推進節能環保汽車發展,我國車企應加快研發和生產節能環保的右舵乘用車產品,實施差異化的產品和市場銷售策略,重點投放小轎車(1.2L以下的汽油車、1.5L以下的柴油車)、7座MPV產品。

同時,沈慶認為,僅僅整車出口“一帶一路”國家還不能佔領當地市場,這在以往有過教訓,零部件企業要聯合整車企業共同“走出去”,解決供應鏈不足、配套能力差等問題。為了進入當地市場,整車和零部件企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優惠條件,在園區(特區)內聯合向當地申請優惠政策。

目前,我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並實施了自貿協定,其中涉及“一帶一路”國家15個。自貿區將有利於汽車產品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企業應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中國自貿區建設最新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出口產品規劃和全球市場佈局。沈慶舉例說,我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剛剛簽署經貿合作協定,雙方將在海關、貿易便利化、技術標準等方面加強合作,企業應充分利用該協定,通過中歐物流班列等有力條件,加大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尤其是俄羅斯市場的開拓力度。

注:本文為第三方(中國汽車報)轉載內容,文章作者:萬仁美, 編輯:孫煥玉,本文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AC汽車任何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