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四年一屆的世界盃,是全人類的盛宴。現代足球所呈現出的競技性、娛樂性,以及背後所包含的經濟、哲學思考都值得研究。

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兒童蹴鞠(資料圖)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早有足球的雛形——蹴鞠出現,而宋代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科技、文明的繁盛時期,蹴鞠也呈現出組織性,規模性的發展態勢。

在此過程中,人們也形成了對二郎顯聖真君的行業神崇拜。本文通過對宋代蹴鞠行會“圓社”以及蹴鞠行業神二郎顯聖真君的崇拜,挖掘古代蹴鞠業對現代足球發展的啟示作用。

從祈雨到娛樂

蹴鞠,又名“蹋鞠”、“築球”、“踢圓”。“蹴”有用腳踢的含義,“鞠”是指皮革、內實米糠的球。蹴鞠,早在戰國時期已在齊、楚兩地盛行,相傳其為黃帝所創。

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漢代蹴鞠畫像石拓片(資料圖)

漢劉向《別錄》曰:“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之時。蹴鞠,兵勢也,所以講武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不少學者認為蹴鞠最早是祈雨的儀式,人們通過踢石球的舞蹈形式來祈雨。

漢代啟母闕,闕上有兩方闕銘,一方為啟母闕銘,一方為堂溪典嵩高廟請雨銘。請雨銘文間隙處及其他石塊上有大量的圖案。其中的蹴鞠圖,刻畫有一個頭挽高髦的女子,雙足跳起,正在踢球,舞動的長袖輕盈飄揚。女子兩旁各站立一人,擊鼓伴奏。

蹴鞠後經歷史的演變,逐漸發展成為流行在宮廷、軍隊、民間各階層的一種娛樂方式。

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漢·啟母闕女子蹴鞠圖(資料圖)

宋代是蹴鞠發展的黃金時期,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喜愛。通俗小說《水滸傳》中刻畫了一位通過蹴鞠而得高位的人物——高俅。

金聖嘆在評《水滸》時,曾經說過:“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作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高俅因球踢得好而上位,側面反映出蹴鞠在宮廷遊戲中的重要性。

宋代軍隊中的蹴鞠已脫離了“講武知有材”、“皆因嬉戲而講練之”的原貌,成為軍士娛樂的方式之一。

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蹴鞠譜球門格範》(資料圖)

到了明朝,朱元璋稱帝后禁止軍中蹴鞠,但在民間依然盛行。成書於明代中後期的《蹴踘譜》中,對蹴鞠的由來、踢法、組織形式、制球工藝都有詳細的記載,是最早的足球指南。

行會形成與行業神崇拜

隨著市民經濟的發展,南宋時期,蹴鞠逐漸形成了職業,形成了行會,即齊雲社,俗稱“圓社”。蹴鞠藝人和愛好者,成立行業協會從而加強交流以及保障自身利益。行會的形成,自然有自己的行業規矩和所推崇的行業神。

蹴鞠行業所崇拜的,是《封神演義》中的楊戩——二郎神。二郎神,讀者並不陌生,常出現了民間通俗小說和神話故事中。

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二郎顯聖真君(資料圖)

二郎神,又稱二郎顯聖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口神、赤城王、昭惠顯聖仁佑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

據《搜神記》、《列仙傳》中所載:“二郎神楊戩繫上界天神具三眼,身佩三尖兩刃刀,哮天神犬追隨其身。神通廣大,變化莫測。巡視下界,驅邪扶正,掌管天曹巡察之職。”

二郎神有神通,有天眼可觀四海八方,在民間有著深厚的信仰基礎。二郎神成為蹴鞠業的行業神的緣由,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與熱愛蹴鞠又常以二郎神裝扮的王衍有關。

二郎神的原型,自古有趙昱、楊戩、李冰次子之說,其中灌口二郎、灌口神中的“灌口”一說是秦時李冰及其次子曾在灌口開離堆,鎖孽龍,有德於蜀人。蜀人因此建廟祭祀,奉之為神靈。

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明宣宗宮中行樂圖》(資料圖)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五:“有方外士,為言蜀道永康軍城外崇德廟,乃祠李太守父子也。太守名冰,秦時人,嘗守其地。有龍為孽,太守捕之,且鑿崖中斷,分江水一派入永康,鎖孽龍於離堆之下。有功於蜀人,至今德之,祠祭甚盛······號曰灌口二郎。”

《蜀檮杌》捲上有云:“(乾德)二年,八月,(王)衍北巡,以宰相王鍇判六軍諸衛事。旌旗戈甲,百里不絕。衍戎裝,被金甲,珠帽、錦袖,執弓、挾矢。百姓望之,謂如‘灌口神’。”

清吳任臣所編之《十國春秋》卷37《前蜀三·後主本紀》中亦載王衍之裝扮如灌口神,且載其好蹴鞠:“帝被金甲,冠珠帽,執戈矢而行。旌旗戈甲,連亙百餘里不絕。百性望之,謂為‘灌口祅神‘。“

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二郎尊神(資料圖)

前蜀後主王衍熱愛蹴鞠,並以二郎神打扮出現,後世蹴鞠者將二郎神列為蹴鞠神可能與此有關。

其二,蹴鞠活動與二郎神信仰廣泛在民間流傳,都有較為深厚的民間基礎。

根據《夢梁錄》載:“文士則有西湖詩社,此乃行都縉紳之士及四方流寓儒士寄興適情賦詠膾炙人口,留傳四方,非其他社集之比,武士有射工踏弩社,皆能攀弓射弩,武藝精熟,射放嫻習可入此社耳,更有蹴鞠、打社球、水弩社,則非仕宦者為之,蓋一等富室郎君,風流子弟,與閒人所習也。”

其三,成為一個職業的蹴鞠者,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評機制。二郎神神通廣大,七十二般變化,正符合蹴鞠者對高超技藝的精神追求。

根據《齊雲社規》記載,蹴鞠者需要掌握頭、肩、背、腰、膝、腳等部位的觸球技藝,而二郎神的廣大神通恰恰與之相合。

二郎顯聖真君好球技:古代蹴鞠業行業神崇拜

《宋太祖蹴鞠圖》(資料圖)

二郎神深受民間的推崇,除了蹴鞠業之外,還在不同時代被推崇為戲神、獵神、雷神、酒神等。這些都符合當時人們的民間信仰需求。

從古代蹴鞠業的發展及民間信仰來看,現代足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及群眾基礎。大力發展體育經濟,促進民間足球的發展,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回到足球大國之列,再現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