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唱歌的过程用大脑对声音的“艺术处理”是怎么样的?

大脑对声音的“艺术处理”

唱歌包含着音乐和语言两部分,音的部分尽管是喉部肌肉调整发出的,但是大脑控制着声音中的感情成分。

唱歌时吐字清楚应该是对唱歌者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作为唱歌者来说,曲和词是不可以分割的,至于曲和词在演唱中和欣赏中所

占比重,可能有一些争论, 那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当首好歌曲触动你的心弦之时,歌词可能是抚琴之手,曲调或许是拨弦的指头,

两者共同结合的效应才让你有了心头的激动。如果唱歌时歌词吐字不清,显然会减少这种效应。

我们唱歌的过程用大脑对声音的“艺术处理”是怎么样的?

吐字清楚、咬字清晰对某些歌曲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唱成“歹将登曲,羊逃进,牵狗

奉六忍五”时,没有人能够体会到原来词句中磅礴气势的意境。这里所说的咬字清晰并不是说不能有口音,通常大家接受每首歌的“原

味”。例如,“二人转”用东北腔,粵语歌用粤语唱,改了就没有歌的原味了。

我们唱歌的过程用大脑对声音的“艺术处理”是怎么样的?

有人以为唱外语歌曲,可以吐字不清,其实是错误的。吐字不清,对听众来说,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不懂其意,模仿的语音又不

像,对于其他国家的听众来说,就像外国人说中文,滑稽之中有些可爱:二是咬字清楚,但有口音。

我们唱歌的过程用大脑对声音的“艺术处理”是怎么样的?

同一首歌可以是山西味的、山东味的、河北味的或河南味的。通常,大家还可以接受,因为大家对五湖四海”都有深刻理解;三是故意要那股劲儿,该唱“啊”时,

唱成“噢”,每个词都改点音,以彰气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