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得救”:7億美元罰款外加4億美元保證金,值得反思

經過多月的斡旋,中興通訊最終“得救”,不過,這背後付出沉重代價。

中興通訊“得救”:7億美元罰款外加4億美元保證金,值得反思

除了罰款之外,此次為了中興,我國可謂動用巨大的資源。從4月美方宣佈將對中興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到5月中美北京磋商和華盛頓磋商,再到6月中美北京磋商,中興事件隨之跌宕起伏,背後的博弈交涉更是艱辛複雜、驚心動魄。

中興通訊“得救”:7億美元罰款外加4億美元保證金,值得反思

雖然事件最終解決,但是有兩點值得中國企業反思:

首先,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就因為美國一家切斷對公司的核心部件供給,就會遭受毀滅性打擊,背後值得深思。中興佔全球電信設備市場10%左右的份額,佔比中國電信市場設備份額約為30%。由於中興的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大部分光器件均來自美國,其中可提供芯片廠商代替品基本既沒有,所以我們才會如此被動。雖說美國這種做法等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畢竟對於美國企業不會形成毀滅性打擊,而對於中興通訊則會形成破產威脅。

所以自主創新不是一句口號,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中興事件雖然付出慘痛代價,但驚醒了中國企業,給了中國最大的啟示和轉機。

中興通訊“得救”:7億美元罰款外加4億美元保證金,值得反思

其次,客觀來講,這是中興通訊因為違背契約精神而必須買的單,因為對法律法規的輕視而必須承受的後果,值得中國企業乃至所有跨國企業引以為戒。中興犯錯源於2010年,因為受到商業利益驅使,不惜涉險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違反美國的法規,受到了商業交易規則與法律法規的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