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在前幾篇新經濟系列專題中,我們已對發達國家股權投資基金髮展經驗有所總結,而我國股權投資基金髮展情況和前景如何?本篇專題對此進行分析。

股權基金強勢崛起,投資圍繞創新佈局。

發展歷程回顧:A 股發行因素主導規模變動。由於金融危機衝擊,09 年後外幣基金影響式微,股權投資基金規模變化主要取決於A 股發行因素。特別是,14 年以來IPO 重啟和政府引導基金的發力帶動了本輪基金規模快速增長。

募資:規模擴張迅速,機構投資為主。我國股權投資基金數量持續攀升,18年4 月接近3 萬隻,規模擴張至超過7.7 萬億。國際比較來看,16 年募集資金總額約佔全球五分之一,且在亞洲處於領先位臵。我國股權投資基金以機構投資者出資為主,但和美國相比,我國養老金佔比可忽略不計。

投資:總額突破萬億,圍繞創新佈局。17 年我國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總額突破1.2 萬億元,增速超過60%,保持了旺盛的增長態勢。但投資額佔GDP 比重與美國仍存在一定差距,發展尚有空間。16 年我國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額佔GDP 比重僅1%,而美國高達3.6%,較我國高出2.6 個百分點。我國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佈局以創新為方向,與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謀而合,其中高研發省份和高科技行業最為受益。

退出:公開上市為主,滲透率漸提高。我國股權投資基金在退出方式的選擇上目前已較為多樣化,但仍以回報最為豐厚的掛牌上市退出方式為主。17 年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案例中,公開上市退出佔比超過30%。這也造成了股權投資基金在IPO 中的滲透率穩步提高。07 年我國IPO 企業中得到股權投資基金支持的比例只有不到40%,而17 年這一比例已升至57%,平均每年提高1.7 個百分點。

發展勢在必行,風起正當其時。勢在必行:支撐經濟增速,改善資本市場。股權投資基金對於整體經濟和資本市場而言均具有重要意義:於經濟而言,其能夠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在去槓桿收貨幣背景下,能夠抵消債務融資收縮對經濟衝擊,支撐經濟增速;於資本市場而言,其能夠為長期資金提供較高回報,並且可以改善市場上的投資者結構,增加機構投資者比重。正當其時:稅收優惠加大,發行制度改革。股權投資基金髮展也正迎來重大機遇:一方面,政府給予股權投資以更大力度的稅收優惠,創投企業投資科技型公司稅收抵扣試點推廣,增加了股權投資基金的稅後所得;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發行制度改革實施,進一步減少了創新企業的上市約束。發行制度的變化為股權投資基金規模擴張打開了廣闊空間。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新經濟”系列研究之六:發行制度改革出,股權基金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