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瓶後面的那個凹槽到底有啥用呢

坊間一直流傳著關於紅酒酒瓶底部凹槽的傳言,一種說法是凹槽越深就說明葡萄酒的質量越好。

而另外一種見解則認為,凹槽的存在是為了減小瓶內固有空間,目的是為了以更大的瓶裝更少的酒。然而種種傳言或多或少有其根據,但卻並非是對這小小凹槽的正解。

凹槽的實用價值

紅酒酒瓶凹槽存在首先實現的是它的實用價值,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積存酒內的沉澱物。這一點對於早期葡萄酒生產中沒有低溫結晶技術的酒農們來說至關重要。

早期葡萄酒的釀造技術比較落後,在葡萄酒釀造後,需要使用木編式的濾網過濾酒渣和果皮,因此用瓶底凹槽處讓沉物與單寧結晶體沉澱在紅酒酒瓶直立時使沉澱物落於瓶底凹槽處,以減少高級葡萄酒液內的雜質。一般來說,越需要長時間貯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

酒瓶底部這個凹進去的部分叫做“punt”, 是以前吹制葡萄酒瓶的工人傳下來的傳統。

雖然現代的葡萄酒瓶大多使用模型製造,但嚴格平整的瓶底在製作工藝上還是難以實現,很容易出現小的凸起或者凹陷,或者桌面上有細小雜物時,也會導致放不穩,如果瓶底設計為凹槽就可避免這個問題。

另外,葡萄酒瓶凹槽的設計比平面更有利於增強其抗內壓能力,特別是對含有二氧化碳的起泡酒一類。

還有就是酒瓶的疊放和運輸,前一瓶的凹洞接下一瓶的瓶口,酒瓶就不會滾來滾去,方便穩固。

紅酒瓶後面的那個凹槽到底有啥用呢

凹槽的美學價值

其實,凹槽的出現也逐漸成為紅酒禮儀及審美上一環。在國外,正規的倒酒方法,比如在一般餐廳的侍酒師為客人倒酒時,都是用大拇指扣緊酒瓶的凹槽,其餘手指扶穩瓶身,這樣倒酒顯得更加專業和優雅,不過這樣拿酒瓶的方式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紅酒禮儀訓練,否則,會不小心將酒瓶摔碎。

而單單從美學上說,富有變化的凹槽設計更加適合對葡萄酒有美的要求的愛好者。其實,多數葡萄酒愛好者都有自己摸凹槽感受一瓶紅酒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