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新沂拾石籽(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拾石籽游戏始于明代中叶,亦称“抓子”、 “拈石子”,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云:“是月也,女妇闲,手五丸,且掷,且拾、且承,曰抓子儿”。据考证,新沂拾石籽游戏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小时候女孩子一般没有什么玩具就开始玩石籽游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拾石籽游戏。

此种游戏玩法广泛分布于徐州市新沂市城乡及周边地区。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拾石籽游戏,不分时令,不需固定场地,在庭院、路边、场头、街旁均可。三五人席地而坐,就可以了。拾石籽所用器材就是五颗杏仁大小的石籽。玩时伴之以歌谣,分为四个层次(四个段落),节奏分明。采用掷、撒、接、抓、撇等手法,以“小草”“大草”“小动”“大动’’为序。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新沂拾石籽(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具体游戏一般是两人竞赛,也可以两人以上组成团队。团队与团队在对等人数下竞赛。谁先完成整成整个程序为赢。

“小草’’抛起一个,撒在地下四个,然后抛一个,拾起地上两个,同时接住抛出的那个;再抛起一个,撒下四个,抛起一个,拾起地上一个,同时接住抛起的那个。同样的方法拾起地上四个,总结起来,就是两个两个拾起来,和一个一个拾起来,到十层后叫“撇”。撇与拾不同,撇,是抛起的石籽用反手接住,叫“花撇”。小草的基本拾法是先双后单。

小草撇完后,进入“大草”。方法相同,只是一次从地上拾起一个,再拾一个,然后再分四次拾起地上四个。到十层后撇,也叫‘‘花撇”。大草的基本拾法是先三后一。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新沂拾石籽(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大草”撇完后进入“小动”。“小动”拾法和“小草”相同。只是在拾地上石籽时,不能触动另外一个石籽。到十层后撇,此时撇,不仅抓时反手接,抛起时也是反手接。即两个反手接叫“通撇”。

“小动”撇完后进入“大动”,其拾同“大草”一样,规则和“小动”一样,撇法是一次全部抓起四个籽叫“通撇”,直到歌词唱完。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新沂拾石籽(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拾籽歌》的歌词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大都是儿童们自编的,也有是延续的,像顺口溜,但也是一种民间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听后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快乐的感受,民间还有不同演唱版本,但都是过于短小,内容不完整,这里不一一列举。

拾石籽游戏简单易行、取材方便;其次拾石籽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则也较简单;该游戏受时间、地点、人数等的限制较少,随机性强。体现了新沂区域内广泛流传,并世代相传的、含有竞技特征但排除在正式比赛项目之外的、能够带来充分娱乐效果的游艺活动。

主要价值

从文化的角度讲拾石籽游戏既是对历史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新沂拾石籽游戏反映了新沂地区、新沂历史时期内人们的生活常态和民俗风尚,除了影响人们的精神塑造之外,还传播地域文化的功能。

传统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价值认同,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了人们对幸福感和满足感的追求。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空间推动了民众娱乐业的发展构筑起健康、和谐的民间休闲生活。幼儿园推行拾石籽游戏,还能促使少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也能锻炼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而且还促进了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此外,拾石籽游戏还可以发展少儿的思维、想象、记忆、判断等能力。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新沂拾石籽(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同时拾石籽游戏属于区域游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沂独特的拾石籽游戏既传承了我们民间传统游戏也丰富了我们区域活动,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通过游戏可以提高儿童小手灵活性,增强幼儿眼手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手一系列难度较大的动作,达到锻炼大脑、恢复体力与脑力的效果。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新沂拾石籽(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拾”与“拨”动作,手指端与石子直接接触,可有效扩展手指在大脑皮层的感应区域,强化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应答系统之间的联系。成套动作技巧性高,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育;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的问题,而且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