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毛猴,过去俗称“药材猴儿”、 “猴戏”,学名“昆塑”。从清朝同治年间老北京出现第一只毛猴起,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

清代同治年间出现了第一只毛猴后,逐渐流传于民间, “猴儿汪”、 “猴儿钱”都是著名的毛猴艺人,毛猴制作技艺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过去,在老北京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曾是过年时必有的一景。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通过民间艺人孜孜不倦地传承,传统毛猴已经从玩具提升到了工艺品的层次。

清朝末年毛猴制作传入徐州,经过家庭传承毛猴工艺一直在徐州民间流传,解放后,徐州毛猴艺人如高秉奎、严明仁、王建飞等,使毛猴制作工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现在,毛猴工艺品再次被老百姓认识,随着毛猴的艺术价值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徐州毛猴变为一种人们钟爱的礼品和收藏品。

徐州毛猴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主要分布于徐州市泉山区,民间也多有闲散艺人尝试制作。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毛猴系纯手工制作,过去,它以儿童玩具的形式存在,现已发展为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艺人的艺术构思非常巧妙,凭着对社会各种人物形象的观察和个人的感性认识,以物代猴,以猴代人,做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品。

毛猴的制作在用料上虽然简单,但极为讲究,周身的东西全是中药:蝉蜕,组成毛猴的头和四肢;莘荑,也就是玉兰花骨朵,因为长满了绒毛,用来做毛猴的身子;白芨,原作为粘毛猴的胶水,木通切片后很像一项草帽。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毛猴的创作题材分为以反映市井生活、民情风俗的为多,如有推小车的、卖糖葫芦的、算卦的、剃头的等;以民间故事典故为主,如“瞎子喝鱼汤”、 “此地无银三百两”、“张果老倒骑驴”等;以名著故事为主,如三国演义系列、水浒系列、西游记等;以现代生活情节为主,如“和谐”、“中国梦”等。

毛猴制作的工艺流程分为题材构思、选料、制作场景:按照作品内容、制作道具、场景、毛猴粘制、总体完成、包装。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猴型,是毛猴艺术品造型的主体,毛猴的造型其原料特性决定了它的简括性,人们欣赏毛猴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形态特征,它以高度概括的造型动态轮廓,先声夺人,令人很容易地把握住毛猴造型所表现的意义,并产生鲜明的、强烈的、直接的审美感受。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主要价值

毛猴工艺品经过多少年几代艺人的沿袭,继承优秀传统精心探索,做出了开拓性的发展,使以往被人们视为“小玩意儿”成为深受人们喜爱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艺人的思想、不可能按原样重复制作和批量生产、极具收藏价值;徐州毛猴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人物的各种形态;徐州毛猴作为民间工艺品,为人们所喜爱和收藏,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徐州毛猴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