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悅讀」童年不同夢—我院70後幹警的童年記憶

童年不同夢

:memory of childhood

我院 幹警70後.80後.90後不同年代的童年記憶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記憶

70後

童年 ,像斑斕的夢想, 承載一生的回憶

童年 ,像流淌的河水,串連無盡的歡樂

童年 ,像放歌的小鳥, 飛向希冀的藍空

值此“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

70後、80後、90後的我們

不忘“童心”,不負“初心”

懷揣夢想,勇敢追逐

童年的歌, 童年的笑童年的理想, 童年的歡樂

童年不同夢 定格著屬於我們的童年記憶.

......

小 令• 逃 學

■任健慧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馬上就六一了,建芳約稿,不禁想起了小時候。那時我在 大乘寺街住,我讀的小學叫大乘寺小學。想起了逃學的經歷,想起了孃親生氣的樣子。

遙憶大乘寺暮,嬉戲不知歸路。

提鞋怯回屋,不料家慈嗔怒,

咕嚕咕嚕,罰站夜半餓肚。

“六 一” 感 懷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兒童,是一生中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也是最值得回憶的階段。那裡有兒時的夢想,絢爛多彩;那裡有父母的關愛,情意綿長;那裡有少時的夥伴,天真無邪;那裡還有許多隱藏在記憶深處的少年情懷……“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一首清代高鼎寫的《村居》,用寥寥數筆將許多人的童年生活,刻畫得栩栩如生。

同樣是兒童,有的是幸福的,還有些是不幸的。省女子監獄裡關押的服刑人員中,就有許多服刑人員的子女是不幸的:有的是父母雙雙入獄,子女無所依靠;有的是母親吸毒,子女輟學在家。上個月,在日常檢察中,我們發現服刑人員李某因違反紀律被處罰,於是對其進行教育,在交談中瞭解到,李某因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丈夫也因犯罪在其他監獄服刑,兩個未成年的子女只能寄人籬下。她表示,刑滿釋放後,一定要好好做人,帶好孩子。在女子監獄,類似李某情況的不在少數,許多服刑人員的子女缺乏關愛和教育,極易走上違法和犯罪的道路。近年來,市院黨組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常年關注女子監獄的工作,特別是女檢協每年都要派全院女幹警來監,同生活困難的服刑人員“結對子”、“送溫暖”,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她們及她們的子女走出了困境。

六一就要到了,拉拉雜雜寫了一些文字,算是交稿吧,最後,衷心祝大朋友、小朋友們節日快樂!也希望我們成人在生活中也能擁有一顆童心,保持一些童趣。

■陳 林

我 的 童 年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歲月如梭,一晃我已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和“少年不識愁滋味”相比,如今每天忙於家庭與工作之間,多少有些“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原因,那些遺失久遠的、存在記憶深處的童年記憶常常浮現在腦海裡或是夢境中。 ■孟俊文

1974年,我出生於太谷縣北關的一個農村家庭,對於農村最早的記憶,還是當時人民公社化的大集體,村民一起下地幹活,平均分配糧食蔬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分田到戶了,村民開始在自己的土地上經營著,春種秋收,我對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著深刻的體會。那時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比起父輩們曾經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我們算趕上了好時代。1985年家裡添置了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當時算是一件大喜事了,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之後家裡有了洗衣機、自行車,這些都給我這個普通的家庭帶來好長時間的新鮮感和滿足感。

七歲那年,我上小學了,那時不用家長接送,背個書包,和小夥伴們結伴上學、放學。從小父母就告誡我們好好學習,就可後以不用再去地裡幹農活了,像城裡人一樣吃“商品糧”。那時還想不到中考、高考的壓力,上學還是有很多樂趣的,學校裡朗朗的讀書聲,新課本清香的油墨味,活動時間的遊戲,老師組織的春遊,甚至操場裡那幾棵槐樹在初夏時飄過來槐花香味都令我興奮不已。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記憶中的童年,不僅僅有學校的歡樂,還有我家簡樸的小院,門外的那條水渠,不遠處那個叫西園的地方。那時西園的土城牆還在,城牆裡是幾十畝見方的池塘,池塘周圍有各種花草樹木。民兵、警察把這裡作為打靶場。對於我們來說,西園就是一個大型的免費遊樂場,我們爬城牆、摘酸棗、看打靶、撿槍殼、挖子彈、抓蜻蜓、滑滑冰。童年總是與無憂無慮聯繫在一起的,小夥伴們聚在一起,樂趣無處不在,滾鐵環、丟沙包、砸磚頭、拍紙菸盒、打玻璃球……一到暑假,我就住到姥姥村裡,幫著放羊,住在瓜棚看瓜。我們童年的玩耍方式,親近自然,更接近健康,沒有什麼成本,但富有樂趣。

童年的一切都沒那麼複雜,那時從丟手絹等簡單的遊戲中也能感覺到樂趣;那時的書包沒有現在孩子們的那麼沉重;那時大街上很少有汽車,自行車是主要交通工具;那時沒有霧霾,空氣很清新,常常聞到的是鄉土的氣息;那時沒聽說有食品安全問題,吃的東西絕對環保;那時的小孩子盼過年,春節也年味十足,小孩們有好東西吃,有新衣穿,有鞭炮放,有社火看;那時常在露天電影院看電影,對《地道戰》、《小兵張嘎》之類的老電影記憶猶新;那時我家附近的中學一到課餘活動時間就播放歌曲《我的祖國》、《草原之夜》,所以對老歌一直情有獨鍾。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國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生活也富裕了。家門口的水渠早已修成柏油馬路,成了繁華的小市場,村裡人大多都住進樓房了,西園已經修建成很漂亮的公園。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條件優越,娛樂的項目也與我們那個時代不一樣了,童年永遠是美好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樂趣。我們這一代經歷見證了這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我懷念過去,又憧憬未來。蘇軾雲:“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我們終將老去,但我們童心常在。

童年記憶——那些歲月 那些年

暖暖的陽光灑進屋內,亦深亦淺的回憶漸漸蔓延,此刻,靜靜地坐在電腦桌前,隨著指尖流淌的文字,思緒不可抑止地飛向遠方的故鄉,點點滴滴散落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記憶中的村莊、田野、校園,魂牽夢縈的家......

看“閒書”聽“評書”——童年最大的樂趣

母親不識字,我好讀書,從小對我期望頗高,認為除了課本,其他都是“閒書”,不允許看。可是,生長在偏僻落後的鄉村,“閒書”裡惟妙惟肖、武藝高強的俠客,身臨險境、機智勇敢的海娃...就是我精神世界的全部認知和寄託,常常幻覺自己身處其中,看“閒書”便成為最大的樂趣,潛移默化中,對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歲月流轉,時空定格的童年,總是屋頂嫋嫋的炊煙,母親弓著腰在柴火灶前,一根一根往灶膛添樹枝,我總是放學後偷偷躲在院子的草堆後,捧著借來的小人書如痴如醉,聽到母親喊著“吃飯了!”趕緊假裝剛放學進家的樣子,跑過去,那時,一種幸福的小滿足已戰勝了飢餓。那個年代小人書很珍貴,輪流借讀,培養了快速閱讀、超強記憶的能力;夜靜如水,屋內被煙火燻得黑乎乎的牆壁,一張老舊的八仙桌,一把掉漆的木椅,一盞跳動暗黃色火苗的煤油燈,生活艱難中,我獨自沉浸在有著精美插圖的《封神演義》中,土裡行走的土行孫,一輩子都忘不掉。當然,必須等母親睡覺後偷偷看,有時候,寫完作業,溫故知新後還是等不到母親睡覺,那就要預習第三天要學的課,久而久之,學習總是“笨鳥先飛”好幾程,自然成為好學生,總之,是日日必看“閒書”方可入睡。童年的影響是深遠的,經年以後,我都是習慣於夜晚寫作、思考,在深夜尋求心靈的安放。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至今,我還能記起哥哥在裡屋放著一個小木箱,裡面放著小人書,猶記得“初識”謝瑤環,能書能文,見識勝於男子,武則天賜尚方劍巡按江南,便服私訪,隱察民間疾苦,斬權貴,杖惡霸,我被深深地吸引,幻想自己通過讀書,施展抱負...記得少有的幾次去城裡,新華書店門口總是擺著小人書攤,一角錢能看一天,我恨不得都看完,能坐一整天,清晰記得,看到《草原英雄小姐妹》講龍梅和玉榮扒雪救羊的事蹟,那刻起,我已決心和她們一樣熱愛集體,不怕困難...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的精神世界卻很充盈,那時家裡有個唯一的電器——半導體收音機,“看”時間除了聽雞鳴,看天色,就是定時聽半導體。

童年時,半導體帶給我無限遐想與期待,最迷戀聽評書,劉蘭芳、單田芳、嚴闊成的聲音伴隨了整個童年。猶記得《隋唐演義》秦瓊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的威風...《薜剛反唐》、《三國演義》《楊家將》等等,評書活靈活現,都讓我痴迷。最經典的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

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要去街上拾羊糞,大隊裡喇叭每天會播放“評書”,那個時間,也是最寶貴的,往往聽著正在英雄遇難之際,能否脫險,且聽“下回分解”,就極度惆悵,低聲抽泣一直想著怎麼辦?不可自拔,日子久了,內心深處,“本我”與“自我”總是矛盾著。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院東屋居住一白姓老人,出外乞討多年後歸家,成五保戶,大隊供養,記得常常聚著很多人,聽他講《白蛇傳》的故事,白爺爺像是說“評書”一樣,繪聲繪色,好像悲歡離合的故事就發生在眼前,我全然相信那是真實的,幻想蛇百年成精,變為美麗的女子,說不定哪天會跟村裡的後生演繹美麗的愛情故事。

“暇則讀書,雖寢食不輟,怠以枕,餐以飴”,童年之時對文學,對詩書的熱愛,對我以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想,不只是習慣、能力和情趣的培養,書中人物愛憎分明、正直無私、行俠仗義、不畏艱難的情懷和追求也留下深深的烙印,激勵著自己“崇善致美,篤行致遠”。

水渠邊的等待

村東邊有一條水渠,灌溉著農田,嘩啦啦的流水聲,是悅耳的音樂。如今,水渠已廢棄乾涸,但每每回到故鄉,激起童年記憶的還是那個等待的身影。

那時,考試非常頻繁,每一次考試都要排名,我們學校的試卷要拿到公社去交叉判卷,那條水渠是通往公社的必由之路,就成了我們等待分數的據點。不記得有多少次的等待了,那種滋味,五味雜陳,至今難忘。

「微悦读」童年不同梦—我院70后干警的童年记忆

等待是酸。“盼來盼去,誰願盼個透心涼。”記得二年級上學期,我的成績還不是太好,有一次,和同學一起在水渠邊等待老師,記得,那天悶熱悶熱的,我們邊撥拉著清水玩,邊等待,當得知自己的分數時,頓時感到羞愧難當,暗下決心,超越!

等待是甜。如“淚花泡月亮”,有艱辛、有甜蜜。經過努力的付出不會枉然,二年級後半學期開始,終破繭成蝶。遠遠的,老師第一個叫我的名字,那種被快樂包圍的感覺依然清晰如昨,紅紅的100分是最美的回報。那時起,懷揣勇攀高峰的決心,誓與全公社同年級同學比高低的腳步從不停歇。

等待是苦。“生活是一條路,怎能沒有坑坑窪窪”。泥濘是暫時的,終會迎來坦途。那些等待的日子裡,夾雜著苦澀的滋味,99分都會被母親棍棒教育,至今夢中仍有“我跑到村最東頭的同學家躲起來,母親還是會找到”的情景,披衣坐起,回憶良久。“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那個年代,所有的等待,只為一個夢想:只爭第一。

等待是辣。“汗珠子滾太陽”,是火辣辣的。等待的結果,自然有老師的訓責,母親的打罵,同學異樣的眼神,辣就是這種滋味,驕陽下,清水撲面,都會刺痛的感覺,嚐到這種滋味,知恥後勇,下一個等到的就是錦繡前程。

■李建芳

END

晉中市人民檢察院

審 核: 王 娟

編 輯: 李建芳

文 字: 幹 警

圖 片: 網 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