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身自愈力的強大方法

身為一名從事艾灸行業的諮詢顧問,經常會收到讀者們的提問,比如:艾灸到底是幹什麼的?艾灸到底怎麼養生治病?艾灸到底有哪些好處?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甚至有人會懷疑艾灸,這也沒關係,不知者不怪,人們對於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心生抗拒是人之常情。今天灸哥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艾灸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艾灸帶給我們的有很多。舒舒服服的身體,紅潤光澤的面色和消除疼痛後的輕快等。在我們的生命質量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果一個人經常艾灸,那每天的精神狀態肯定是很好的,而且平日裡也會很少生病,即使有些小病也會很快康復。還有很多人偶爾會艾灸幾天,然後可能就深切體會到:艾灸如此不起眼,沒想到對我的腰腿疼痛這麼有效。總而言之,艾灸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強大的自愈力!

自愈力是我們人體原本就天生擁有、與生俱來的自我防禦、自我修復、自我復原的能力。它可以及時自我診斷、自我修復、自我維護,不僅能令疾病自我康復好轉,更能保護身體免受侵害。但是,受先天遺傳稟賦和後天環境及年齡、生活模式的影響,自愈力卻有強弱之分。比如自愈力先天稟賦的不足,註定出生下來身體就“弱”,容易得病且生病後不易好轉。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自愈力也會逐漸下降,中醫講:人過四十,腎氣自半。這裡的腎氣就是指的我們所說的自愈力。另外,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如經常熬夜、貪涼、無節制和不規律的飲食、吸菸酗酒、生氣著急情緒波動不穩等等,都會過度消耗人體的自愈力。除以上幾點之外,長期吃藥或者經常輸液,也會使我們的自愈力慢慢降低,從而使得我們的身體無法對抗外界的干擾。

中醫有言“三分治,七分養”,指的是:在病人康復過程中,醫生和藥物所起的作用只佔百分之三十,身體的恢復更多依賴於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自愈力的過程。 而艾灸,正是提高人體自愈力的最好方法。宋朝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明確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醫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唯有艾灸這種方法具有這種增強、提高和復原人體自愈力的能力。

最後,灸哥給讀者們送上利用艾灸提高人體自愈力、免疫力、抵抗力的四大穴位:大椎穴、神闕穴、腎俞穴和足三里穴。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每個穴位的位置和功效。

1 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大椎穴歸屬督脈,艾灸此穴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等作用。

2 神闕穴

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艾灸此穴有使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等作用。

3 腎俞穴

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首先人要直立或者是正坐,然後吸氣,我們先摸到我們的肋骨的下緣,在側腰部,沿著肋骨的下緣畫一條水平線,交叉在我們的腰兩旁的肌肉上,這就是腎俞穴。)腎俞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艾灸此穴有補腎助陽、調節生殖功能,緩解腰痛、腎臟病、高血壓等作用。

4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坐位屈膝,取犢鼻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即3寸),按壓有酸脹感。足三里穴歸屬足陽明胃經,艾灸此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

以上四個穴位,大家有時間可以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個穴位施灸15-20分鐘,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棒。穴位的艾灸順序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如果有時間,最後可艾灸足部湧泉穴,避免上火。艾灸期間不應著風受涼,保持平和情緒。飯飽酒後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後毛孔舒張,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艾灸一向是慢功出奇效,無論是養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堅持。如果沒有艾灸條件,可以每日按揉相應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醫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們國人共同去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