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內在生命力

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內在生命力,修復肢體缺損和擺脫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依靠遺傳獲得的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它包含三個核心屬性:遺傳性、非依賴性、可變性。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具有以免疫系統、神經系統、骨髓造血幹細胞機能和內分泌系統為主的人體自愈系統,人類生命就是靠這種自然自愈力,才得以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得以生存和繁衍。

有多少疾病可以自愈?

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自身有能力治癒60%至70%的不適和疾病。不小心蹭破了皮膚、出了血,過一會出血就會自然止住;再過幾天,傷口就會結痂;一星期後,痂脫了,皮膚恢復平整;再過一個月,皮膚已經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一點痕跡都沒有,這時你已找不到破損的地方了。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其實是因為人體有天然的止血藥--血小板。這證明人體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人類的腎臟與肝臟都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腎臟損傷後,成熟腎臟細胞會在受損區域分化成需要修復的類型細胞。骨骼發生骨折時,骨骼中的活性成分骨細胞就會被自動激活,它對骨頭修復發揮著關鍵作用。而人體的自愈能力不僅侷限於傷口復原這樣的小事,有時即使是醫生宣佈的絕症也可能柳暗花明,絕處逢生。

在英國,一個13歲的男孩得了白血病,就在醫生配型成功、準備為他實施骨髓移植手術時,卻驚奇地發現他的白血病症狀居然消失了,他奇蹟般地“自愈”了!而在幾周前,主治醫生還認為,如果男孩不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就將活不過一個月。醫生欣喜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男孩的家人,並建議他們定期複查。幾個月後,男孩的身體戰勝了疾病,診斷結果為徹底康復。

由此可見人體的自愈功能十分強大,甚至可以創造奇蹟。遺憾的是,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求醫問藥來抵禦疾病,往往忽視了人體自身的力量。其實,只要積極利用人體自愈力,就可以通過調節自身,消除體內的致病因素,修復受損的機體,重新迴歸健康。

許多人都養過小貓小狗等寵物,當這些動物生病時,就會吃的不多喝的很少趴在那裡休息,其實它們在用減少能量的消耗來給自己治病。道理很簡單,休息就是為了減少體能消耗,把有限的體能用到治癒疾病上面。動物就是這樣配合自愈力來給自己治病的。其實人自然也有這種能力。在生病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無精打采,這就是在運用自愈力減少運動來為自己治病。因此在遇到感冒發燒等小毛病的時候,不妨試試少吃少運動,多喝水和果汁,這樣有利於加快身體的康復。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以下是四種增進人體自愈力的方法:

1 休息。勞累時,休息與睡眠是修復自身最有效方法。

2 運動。運動能治癒很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避免劇烈的運動,高強度的運動只會損害人的健康,有幾個高強度運動員是長壽的?)

3 營養。維持我們人體所需的營養無非就是七大類:水,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只要不偏食,日常生活中的蔬菜肉類蛋類足以提供人們每天的活動時能量的消耗。

4 心態。人是身心統一的動物,身體和心靈組成了人的整體。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心靈是身體的指揮。如果指揮系統出現了問題,身體的各個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人體在內的諸多生命體,都存在一個與生俱來、自發作用的自愈系統,使其得以維持健康狀態,免於在來自外界的物理、化學、微生物等侵害中喪失生命力。因此說,人體的自愈系統是經過自然界億萬年的進化與洗禮,不斷地鍛鍊而形成的。

現代科學研究指出:自愈系統包括防禦系統、應激系統、免疫系統、修復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若干個子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子系統發生協調性、功能性障礙或者受到外來因素破壞時,自愈系統會調動其他子系統來“替補”,使機體維持健康狀態。而當其他子系統的代償能力不足以“替補”時,人就會生病,或者處於亞健康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體自愈系統的調節過程中,常常以減弱身體某些生理活動為代價,甚至暫時關閉某些機能,以減少養分的消耗,而將養分分配給身體出現問題的部位。因此,這個過程會使人體某些局部表現出一些症狀,這其實是一種身體警告,提醒人體出現了某些不平衡。例如人體的發燒,可能是提醒人體某些地方有炎症,而發熱則是自愈系統為了醫治人體而做的有益調節。

因此說,自愈系統的調節包納了整個人體,其複雜和精密程度是今天的科學研究還未能達到的領域。不過,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讀懂身體的語言,卻可以正確認識身體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擾和破壞身體的正常行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來防病健身。

但是,使用藥物的結果往往只是減輕了病痛的“假象”,藥物(特別是內服藥物)其實也必須通過身體自愈系統的調節起作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真正無任何副作用的藥物是極少見的,而身體各部分的平衡運行才是健康的終極標準。

如果說藥物的副作用僅僅是干擾了人體的正常調節,那麼長期使用化學藥物而產生的耐藥性則會使病越治越多,藥越來越不好使。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指病原體對藥物反應降低的狀態。如果長期使用抗菌藥物,一旦應用劑量不足,病原體就通過產生使藥物失活的酶、改變膜通透性阻滯藥物進入、改變靶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過程而產生耐藥性。總之,耐藥性嚴重者,多種抗菌藥物都對其失效。

隨著抗生素的應用日益廣泛,細菌對一些常用藥物表現出程度不同的耐藥性。越是使用時間長、應用範圍廣的藥物,耐藥性就越嚴重,致病細菌會大量繁殖,正常菌群被破壞,容易引起二重感染。如四環素、頭孢菌素、氯黴素等,可引起細菌間正常菌群平衡的破壞,出現白色念珠菌及抗葡萄球菌的繁殖,引起繼發性二重感染,如鵝口瘡、黴菌性陰道炎等真菌感染。

除了抗生素之外,止痛藥也會造成耐藥性,導致慢性成癮。一些止痛藥,病人長期服用就會產生藥物依賴,藥物越是高效,這種依賴就越嚴重,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以曲馬多為代表的中樞性止痛藥。另外,止痛藥還會掩蓋病情,使病情在不覺中惡化,或者引起很多過敏反應,如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就會可引起哮喘。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不合理使用二類精神藥品也會成癮,因此,在使用時應該注意。

據報道,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調查表明,濫用止痛劑能引起腎臟病。明斯特大學的利宋教授說:在原聯邦德國,腎臟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濫用藥物引起的,尤其是婦女,偶感頭痛或身體不適便服用止痛劑,其實就埋下了禍根。他還說,長期服用止痛劑,會使體內不能製造出輸送氧氣所需要的足夠的血紅蛋白,進而便引起腎病以至腎功能衰竭。更為嚴重的是,濫用止痛藥甚至誘發某些腫瘤,會置人於死地。

醫療的至高層次——提高自身人體的修復自愈力。總之,無論是藥物的副作用,還是人體由於服藥而產生的耐藥性,最終都影響了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所以儘管現在的醫療條件很好,各種各樣的病症卻比以前更多、更年輕化、複雜化。身體本有天然神醫大藥,過分迷信化學藥物與過分迷信人類的自愈能力同樣是不可取的,凡事皆有極限,有些疾病超出了人體自愈修復能力必須要藉助現代醫學的幫助。

總之,我們要重視挖掘人體自愈的潛能,讀懂人體,靈活應對,制訂出適合自己的方案。自愈力的激發有很多種方法,求醫不如求己,掌握了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避免或者減少疾病的發生,只要不是突發與基因遺傳所帶的疾病,就能從源頭上祛除疾病,達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