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力|戰勝抑鬱症

有沒有主動的辦法呢?讓我們的身體裡能夠自動生長出對抗抑鬱的能力?

答案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

這種能力就是本週“心理大咖談抑鬱”將要聚焦的“自愈力”。

今天,請看第一篇

自愈力 | 戰勝抑鬱症,法寶就在你身上!

在國外,有很多這樣的研究:

六個月之後,運動組成績最好,抑鬱症再發的比例最低,只有8%。藥物組病情再現率高達38%,吃藥兼運動組也有31%。

研究小組領導人布魯門索告訴我們,這個研究的重要結論是:運動的效果更持久,能夠經常運動的病人抑鬱症複發率較低。

小組成員起初假設運動兼吃藥組應該會有相加或相乘效果,結果並不然,大概是因為運動組的病人較主動去改善病情。

布魯門索說,服藥是被動的療法,而作運動的病人也許對病情較有“自我掌握”感,隨著病情改善,也有較大的成就感。

不過,研究小組提醒大家:不要把運動當作提振情緒、驅趕抑鬱沮喪的萬能丹,因為實驗對象並不包括精神異常嚴重到有自殺傾向或近乎發瘋的病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摩根也做過一項實驗,實驗報告表明:以最大攝氧量的60%為最小強度,進行20分鐘的鍛鍊,能迅速緩解抑鬱症狀。

如果,每週進行3次體育鍛煉,每次20-30分鐘,並以最大攝氧量的60%為最小強度,人們的抑鬱情緒就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醫生在至少9個月的時間裡,追蹤曾患重度抑鬱症的5名中年男性和7名婦女,發現藥物對這些患者的療效相當有限,甚至是無效的。

後來,研究人員要求這些患者每天在跑步機上運動30分鐘,並且在10天的運動期間,逐漸增加運動量。同時,他們評估患者情緒狀況的變化。

生理學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驅散抑鬱狀態下釋放的激素、葡萄糖和油脂,提高腎上腺髓質分泌兒茶酚胺的能力,起到降低抑鬱的作用。

體育鍛煉可以給予中樞神經以良好的刺激,神經細胞經常受到刺激和興奮,可減緩退化和萎縮的過程,起到防止腦細胞衰退的作用。

體育鍛煉可使機體釋放一種稱為“β-內啡肽”的腦化學物質,它不僅能改善人體中樞神經的高度調節能力,還能提高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從而令人鎮靜和感到快樂。

同時,系統的鍛鍊可以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增加葡萄糖的供給,最大限度的提高氧運輸能力,通過釋放能量,使人精力旺盛。

此外,許多體育活動例如球類運動,是和夥伴或團隊共同進行的,運動的同時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相互交流,這種良好的社交活動,以及隨之而來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對於抑鬱症的預防和康復都產生很好的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