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資訊|丹尼爾·貝爾《後工業社會的來臨》

2018社會學薦書

第18本

新书资讯|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後工業社會的來臨》

(美)丹尼爾·貝爾 著

高銛 王宏周 魏章玲 譯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6月

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的《後工業社會的來臨》雖然在1973年看來還是一本預測未來的著作,但是從今天看來,他的預測已基本成為現實。

丹尼爾·貝爾於2011年離開了這個瞬息萬變的現代世界。他早年出身於窮苦的東歐移民家庭,從傳媒界走入學術圈,是代表戰後美國文化思想主流的紐約文人圈的一位重要成員。在其身後的訃告中,貝爾曾執教多年的哈佛大學稱之為“哈佛之榮耀、社會學的圖騰以及20世紀美國最出色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英國《經濟學人》則評論說,貝爾作為偉大的社會學家對資本主義研究貢獻巨大,成就堪與熊彼特、凱恩斯比肩。

若將貝爾稱為上個世紀美國的大思想家之一,代表一個時代社會科學領域的智力高峰,可謂毫不誇張。《後工業社會的來臨》自問世以來,即被公認為是堪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1981)、奈斯比特的《大趨勢》(1984)並稱的“未來學三大經典”。貝爾在書中以二戰後高度發達的美國社會為原型,運用韋伯式的“理想類型”、中軸原理等傳統的社會學方法,外加“經濟—技術、政治、文化”的三域分立理論,提出了服務業崛起將導致製造業萎縮、對知識的彙編整理將取代資本所有權左右未來社會分配方式、戰後如日中天的工業資本主義社會將轉化為消費社會等驚人預測。

在肯尼迪與約翰遜總統執政期間,未來學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掀起了一股熱潮。未來學在發展初期嚴重依靠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強調基於對當前趨勢的分析預測未來發展,貝爾在這本書中就各用一章篇幅詳細地闡述了美國社會戰後出現的服務業崛起及知識的理論彙編佔據核心地位這兩大趨勢。除此之外,在本書中也可感受到長期規劃、系統思考、風險控制等未來學的重要特徵。

在二戰之後,學術界的大環境以日益細化的分工為趨勢,但貝爾卻希望復興社會學在古典時代的崇高地位,有志成為馬克思、韋伯這一類博學通達的思想大師。他自如地在哲學、科技、歷史、經濟、文學及社會學等多個領域裡汲取有益的思想,不願被任何社會學學派的既定標籤所限定。這種複合式的思維結構既是貝爾在學術上的獨特之處,但同時也構成人們理解其著作與思想的一大障礙。因此,他的著作在造成巨大影響的同時,往往也會引發諸多的爭議。

鑑於後工業社會在上世紀70年代中葉至千禧年前夕這一期間已表現出許多新的變化和趨勢,貝爾於1999年推出了本書的最終版(之前有1973年版、1976年版),並特別為它撰寫了一篇長達8萬字的新序。貝爾在垂暮之年回頭重新審視自己的這一代表性著作,他的新序經過漫長時光的淬鍊,在內容上自然頗具份量,值得玩味再三,但從結構上,讀者倒勿寧把它看成是對全書的一個補充說明,貝爾借之表達他對後工業社會在20世紀最後四分之一時段中各種新發展所發表的看法。

你可以識別以下二維碼

前往社會學吧微店購買

新书资讯|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