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摄影师王攀凭借作品《在人间》获得了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入围奖。2018年5月26日,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揭晓了15组入围奖作品。这15组作品将于7月20日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进行首展,并将在9月15日于苏州同里花间堂终评揭晓前三名获奖作品。

即日起,头条图片将陆续放送入围佳作和摄影师问答,每日一期,敬请关注。本文是第11期。


在人间(2010年——2018年)

在人间,有悲有喜。有欢笑就有泪水,有炼狱也有甜蜜。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路旁、在街角,来自旅途,在不经意的一瞥之间。

他们低头不语,不响,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你、是我。

静默的矗立,无忧的少年,迷惘的青春,困惑的中年,孤寂的老年…..

挣扎、抵抗、压力、抑制、喜悦、承受、伤悲、孤独、无奈……

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人世间曲折的故事,在漫漫人生的道路上历尽坎坷,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尝尽人生酸甜苦辣,不断阅历,不断经过。

我们来过,在人间。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7年,陕西潼关,翻车事故中的伤者正在急救。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7年,陕西临潼,表演广场舞的“赵狗娃”先生。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6年,深圳,海边的少年。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0年,北京石景山,吸着氧气唱京剧的老人。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7年,河南灵宝,仿古建筑前的“二虎”。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7年,陕西汉中,在卡车上“荡秋千”的孩子。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7年,陕西洋县,田间的农民。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1年,北京南锣鼓巷,抱鹅的男子。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8年,西安市骊山上,抱着羊的孩子。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1年,云南德钦,喝水的男子。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6年,北京后海,冬游的老人。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2年,北京胡同,巡查员和狗。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2年,北京四惠,铁路边的倒立者。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3年,重庆洋人街,走下楼梯的“唐老鸭”。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1年,河南驻马店,晒菜叶的少年。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6年,陕西代王镇,路边的理发摊。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4年,内蒙锡林浩特,广场上的青年。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3年,北京,胡同里的旧物。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4年,北京鼓楼广场,三轮车上聊天的男女。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5年,甘肃合作,草原上的小姑娘。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3年,云南雨崩,朝圣途中的信徒。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3年,云南,梅里雪山瀑布下的转山者。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2年,西藏,去往纳木错途中,摆摊的小男孩。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5年,北京,在胡同里躲雨的环卫工人。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4年,成都,把自己绑在河边的垂钓者。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0年,北京西郊爨底下,建筑工人的背影。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7年,河南,老君山下的民俗表演。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7年,甘肃临夏,路边做作业的学生。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7年,甘肃冶力关,做法事的藏族僧人。


摄影师简介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摄影师问答

Q1:你的作品《在人间》获得了2018年的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你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

还得继续拍摄,不能愧对评委的选择,也给了一直默默支持着我的家人一个很好的回报。

Q2:你是什么时候,怎样接触到摄影的?

分为三个阶段:1、初中的时候,大姐所在的企业因为发不出奖金,便发了一台青岛半自动傻瓜相机,那是第一次接触相机。2、1999年因为要竞选一个报社助理的职位,借了朋友一台相机拍了一个胶卷,那是第一次接触专业相机。3、第一个采访任务是拍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演出,按下快门的瞬间我就感觉到,它成了我身体的延伸部分。

Q3:这组作品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你为何选择这个题材?

答:一开始是为了治愈疗伤,摄影是我抵抗抑郁灰霾,走出炼狱,迈向街头与人交流的最好行动,不管是直接的语言,还是眼神的交流,都让更努力地想要抵达美好生活,享受每天的阳光、亲友的温情、家人的爱。一开始我接受不了嘈杂尖锐的声音,就带上我做DJ那会儿用的专业耳机,那时候只听一首歌:李志的《梵高先生》,“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歌声持续了很久,听得烦了就只听耳机里自己呼吸的声音,然后挎着相机得以安静地观察身边的日常。

题材是一个双向选择结果,现实给了我画面,他们悄然进入我的画面,而我刚好在哪儿做好了准备,在情绪到位的时候,一切自然发生,我带不走的不属于我,留给我的他就在哪儿,静默不响。就在转角处,就在低眉的一瞥之间,摄影真如奇遇,看到完美的画面呈现在面前我会停止呼吸,安静地拍完,所以这些照片发生在我的呼吸之间。《在人间》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收集到的情感标本,是我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人与自己、与他人、自然、环境、动物、植物、事物的对话。是接地气、有着烟火气息的普通人日常生活碎片,他们是我在这个世界留下的些许痕迹,也是我在人间走一遭的美好佐证。

Q4:《在人间》的创作持续了多久?在创作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2009年开始接触中画幅至今,将近十年的持续创作,让我有机会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版图,一开始想要努力甩掉新闻摄影的固化思维和拍摄模式,所以先在画幅上做一个划分,捡起胶片,让一切都慢下来,有时间去品味咂摸生活余味。那是一个特别困苦的过程,还没举起相机就知道会得到什么影像,是一件特别苦恼的事情,那么我就放下相机,一头扎进这沸腾的生活,煮一煮,再把自己捞出来,经历了最初的煎熬之后,慢慢就学会了情绪培养,让自己逐渐进入一种状态,再缓步踱入现实生活,画面自然就会不期而遇。大多数情况下,我只拍一张,有了就是有了 ,错过的失败的也不会觉得遗憾,也许原本就不该带走。所以这组照作品不一定是我最好的照片,但一定都带着我最好的情绪。

每一帧每一幅都特别难忘,让我长久回味。谁也不会预知未来,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哪天会戛然而止,不如充分享受当下,每到一处我都当成最后一次旅行,抱着今生怕是再也不回来了的态度,无比珍视眼前的人、物、景,与人为善,与人为乐。

Q5:这组作品会继续创作下去吗?有其他作品的创作计划吗?

只要我还在人间,这个项目就会继续下去,它是我活出人味儿的最好证明。目前已完成了:摇滚青春、夜店众生相、呼吸间、奢侈的平静、小城碎戏,刚刚整理完的有:如父如山、玉门转身。

Q6:你如何理解“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人文”二字?

《在人间》就是对“人文”二字的最好阐释。

头条图片将陆续放送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15组入围奖作品,敬请关注~

在人间:漫漫人生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