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


曲阜三孔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庙的主体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第四进以后庭院,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庑,分别长166米。

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林墙全部用灰砖砌成,墙中古木参天,茂林幽深,相传孔子的弟子,各以其故乡的树木种植于孔林之内,因而树种极多。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除孔子、孔鲤、孔及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垢、孔闻韶、孔尚任墓等。这里的墓碑除去一批著名的汉代石碑被移入孔庙之外,尚存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历代大书法家的亲笔题碑,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

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

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

这座具有1300年历史,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也无限衍伸着藏文化的灿烂,是真正属于世界的遗产,是可以触摸,可以深入,未经粉饰,但真正具有藏族建筑艺术杰出代表的宫堡式建筑群。有幸进入布达拉宫内部的藏民,都将这当作一次生命的犒赏和恩赐,很多游客也不例外。


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 峨眉山以其“雄、秀、神、奇、灵”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蜚声中外,明朝时曾经是中原九大名门正派之一峨眉派的地盘。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主峰金顶绝壁凌空,有世界最高的金佛——四面十方普贤;世界最大的金属建筑群,金殿、银殿、铜殿气势雄伟;世界最壮丽的自然观景台,可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金殿、金佛六大奇观。

峨眉山是人类文化的宝库,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杂花经•佛授记》中说到:“震旦国中,峨眉者,山之领袖”。 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千古绝唱。

峨眉山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的主峰。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望峨眉山,有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峨眉山山势雄伟,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景区由高、中、低三大主题游览区组成。全山共有寺庙28座,景点分为传统十景和新辟十景。

传统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

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在高景区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

中山区的清音平湖则是峨眉山自然景观的代表。低山区的第一山亭和美食廊集中展示了峨眉山博大精深的人文文化和时尚休闲潮流。

另外,灵猴是峨眉山的一大特色。憨态可掬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与人同乐,成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艺术)。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篇(三)

1962年,政府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对佛像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前后,政府又拨款对大佛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的全面“体检”,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