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上週家裡人聚在一起吃飯,一位在上海某500強企業工作了10年的堂哥回來了。吃飯間隙,他和我聊到了工作的事情,問我在創業的公司工作的感受如何?

我說,還不錯每天都很有幹勁,人事關係也不復雜,就是工作強度太大了,每天睜眼就想選題,睡前也還在整理選題庫。有時候帶課程項目根本忙到連方向都找不到。

聽完我一通抱怨後,堂哥給我說,公司要解聘他了。我聽完很驚訝,因為畢竟他已經在那家公司裡熬了十年了。

我問他,公司為什麼會想到解聘他,他說因為公司覺得他不合適。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我聽到他這句話時,瞬間愕然了。在一家公司呆了十年了,公司突然告訴你不合適,這就好像你結婚30年了,對方說你不是靈魂伴侶一樣。

和堂哥聊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常說“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這樣真的就對嗎?

沒有純粹的做人或做事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幾乎所有的職場人都把這個當作是處世的信條。於是,我們會看到在那些大型企業裡,人事關係相當冗雜,日常精力都是用在辦公室內耗中,搶到真的好的資源,才會使出全力做事。

可即便算計到如此精妙的地步,你也依然不能夠獨善其身,公司甩到你也是一句話的事情。

大公司弊端:無論你能力多強,得不到老闆和客戶的喜歡,照樣玩兒完。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小公司裡,全是一群埋頭苦幹的人,沒有那麼冗雜的人事關係。可每個人過得也並不輕鬆,老闆要求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資源受限,即使單筆訂單利潤高,但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

小公司弊端:人做得再好也比不上那個雖然開會摔桌子但能談一單客戶的同事。只看功勞不看苦勞。

無論是大公司或者小公司在制度上都有一些弊端,所以,我們無論身處哪裡都不可能只做人或者只做事。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大公司的生存法則

1.尊重

提到這個兩個字你可能會想,這和大公司的複雜的人事鬥爭沒半毛錢關係。不,我用端午節公司發的粽子跟你發誓,尊重是一顆你能常用且對你有利的棋子。

在大公司,都有一套自己完整的體系。個人能力體現在每一個細小的工作,具體工作制度都安排了專人來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崗位上的能力強不強,並不重要,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制度。

因此,你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依賴。同事能力行不行不由你說了算,而是老闆說了算。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充分尊重你同事的工作中的行為。這只是其一,其二是,很多大公司在提拔人前都有同事互評環節,為什麼?就是為了看這個人有沒有驅動別人的能力。

地基沒有打好,蓋起來的樓在未來想有求於人的時候,一定是搖搖欲墜的。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2.一定要有底線

在大公司裡摸爬滾打,圓滑這種事情不用學看久了你自然就會了。可是,要在大公司裡表明自己的底線,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當然,你的立場就是你的底線,如果讓你放棄立場去配合別人的利益,這樣事情你就要直接明瞭的拒絕。讓對方知道你的底線,也沒有那麼容易得罪人。

如果你扭扭捏捏,反而更容易得罪人。

除了有底線之外,學會感恩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對下屬的提拔、對同事的關心、對客戶的維護……在大公司裡,這些都是不嫌多的,你做得越多,人家越念你的好。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3.細節體現能力

在大公司的生存規則是,將自己的實力隱藏起來留在最有利的地方。你想要領導看到你做事的能力,就要從細節處下手。比如,交一份文檔時,你要考慮到領導可能沒時間全部看完,你就要準備兩份,並告訴他,如果有時間看第一份,沒有時間就看第二份重點內容。

這樣做領導和同事的交接體驗,就是你個人能力的一種體現。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小公司生存法則

1.弄清老闆想要的終極目標

小公司的事情就是有多又雜,我們的精力要放到最賺錢的事情上。所以,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搞清楚終極目標。這樣做你手上的事至能少有一半,在小公司人力有限的環境中,這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2.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

小公司做事,想清楚“值不值”就行。小公司工資有限,但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可以說,在小公司每個人都是雙倍的付出,一個是金錢(工資確實不給力),另一個就是時間。當你已經學習和成長到一定階段後,你就要考慮再這樣拼下去,到底值不值得。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你被這話矇蔽了多久?

最後,我想說公司大小永遠不是關鍵,關鍵還是你自己。

如果你想享受大公司的背書帶給你的榮耀,那麼你就要接受公司人事的複雜。

如果你想去創業公司兩耳不問辦公室內耗的工作,那麼你就要接受個人業務的繁重。

享受到一種主觀的快樂,就必然承擔一種客觀的強制條件。

你要在自己的慾望和客觀現實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無論大公司、小公司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