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統文化 移通師生耗時一年半編著本土非遺項目著作

近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編的《匠人匠心:重慶市合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訪談錄》由中國原子能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書是移通學院“三位一體”育人模式下,探索高校傳承傳統文化、培育創新人才、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研究成果之一。

保護傳統文化 移通師生耗時一年半編著本土非遺項目著作

本書是移通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李鳳勤老師帶領學生歷時一年半的時間完成。期間,他們走訪調研了合川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近二十位,平均對每位傳承人的訪談不低於3次,訪談有效時間累計不低於6個小時,蒐集整理第一手訪談資料20萬字,歷經多次刪減和增補修訂,最後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付梓出版。

“該書集合了重慶市合川區的傳統音樂、民間故事、傳統技藝三類非遺項目,通過對八位非遺項目傳承人進行訪談,以口述歷史的方法系統歸納與梳理這些傳承人曾經的生活及技藝,藉助於田野調查的方法,對傳承人的文化記憶進行搶救和保護。”據李鳳勤老師介紹,該書力求將“無形化”的文化記憶轉化為“有形化”的文本資料,從而獲得了傳統文化重要的一手資料。

而為增加真實感與表現力,該書圍繞傳承人生活和生命展開,訪談關注傳承人的學藝經歷、師承關係、技藝特色、行業禁忌等,把這樣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是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途徑,也一直收到業界專家的大力推崇,另外,通過對其口述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從傳承人的學藝經歷中可以折射出社會與文化的發展變化,從而更好的把握文化遺產研究的方向。

本書的最後,還附以部分學生傳承人的非遺感悟,從而更全面的呈現了活動現場狀態及其效果反饋,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非遺項目的生存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