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防控,中国vs澳洲,完败!

柑橘溃疡病防控,中国vs澳洲,完败!

据澳大利亚 ABC News 报道,今年4月在澳大利亚北领地一青柠盆栽品种中发现了柑橘溃疡病,上周最新发现已蔓延至北领地的 Katherine 以及西澳州的 Kimberley 地区,澳大利亚整个行业正在努力遏制柑橘溃疡病的发生。

柑橘溃疡病防控,中国vs澳洲,完败!

一青柠盆栽中发现柑橘溃疡病

澳大利亚2004年曾经发现过柑橘溃疡病,通过彻底销毁受感染控制区的所有柑橘树,成功根除,到目前已有10多年没有再发生过。

此次发现柑橘溃疡病后,果农要求政府及行业实施紧急措施应对,遏制溃疡病的蔓延,措施如下:

追溯和检测

澳大利亚初级产业及区域发展部和生物安全部对进口苗木检测,证实与北领地的进口植物有关,病原菌追溯到苗圃公司,并追踪去年该苗圃公司向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各个零售商们出售的4000个柑橘类水果盆栽。

停止流通

盆栽中发现了柑橘溃疡病,零售苗圃立即停止销售带病苗木,所有受影响的零售苗木均在隔离检验后安全销毁,有效控制带病苗木流通。

启动国家应对计划,根除溃疡病菌

追踪到蔓延的地区并监测,执行标准的国家应对行动计划,确定发病地点,划定感病范围,制定根除柑橘溃疡病的行动计划,把握好消灭该疾病的最佳机会,并对被砍掉树的种植户一定赔偿。

隔离销毁

柑橘种植户一旦发现任何溃疡病菌迹象,要马上报告,马上建立隔离区,禁止所有隔离区内的柑橘水果及果树迁移至隔离区外,甚至为阻止病菌蔓延,直接销毁溃疡病控制区的柑橘树。

柑橘溃疡病防控,中国vs澳洲,完败!

Tips:溃疡病是对柑橘产业威胁极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造成落叶、枯梢,削弱树势,果实受害,重的引起落果,轻的带有病斑,这不仅降低经济价值,而且严重影响外销。

澳大利亚之所以在发现病害第一时间全行业启动紧急预警和行动,并呼吁销毁所有北领地(柑橘出口产地)和西澳地区(柑橘出口产地)溃疡病控制区内的柑橘树,根本原因是:柑橘溃疡病将会给澳大利亚柑橘出口,以及价值7亿澳币(约合人民币33亿元)的整个行业带来风险。

笔者不禁要感叹:小小一盆带病苗木”也可以威胁到澳洲整个柑橘产业的未来,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如果在国内,果农通常使用一些铜制剂来减轻病害,不会要求政府、行业共同来维护整个柑橘产业,果农更不会砍掉感染区域的所有果树来保障柑橘产业的未来!

再来看看柑橘溃疡病在国内的发生情况:

柑桔溃疡病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12省391个县发生,已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以华南各省最为严重,可以说国内已没有“净土”!

柑橘溃疡病几乎能侵占我国柑橘所有品种,近年来晚熟柑橘效益好,甜橙、柚、杂柑类的种植范围越来越大。这类易感病品种的引进、扩种,致使成年结果树的发病面积有所扩大:一般年份的发病面积约83.13hm2,严重年份可达133.3hm2,且发病面积一直在扩展。据统计,杂交柑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用药成本约占30%-50%,国内产区受溃疡病侵害,年均损失已达5亿元。

柑橘溃疡病防控,中国vs澳洲,完败!

柑橘无病健康苗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如建造苗圃时密封不严,没有缓冲间,销售比较混乱,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不法苗木贩子受利益驱使竟然贩卖带溃疡病的苗木。苗木带病,防疫不严加重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和传播。

种植户对病害缺乏认识,综合防治经验不足,同时农药市场鱼目混杂,果农不注重轮换用药,导致病情扩散,产区溃疡病有上升蔓延趋势。

结语

澳洲以高品质的柑橘享誉全球,柑橘年产量约65吨,其中1/3均出口(其中每年出口中国超7万吨),且出口量逐年递增。这样的成绩当然不是轻易取得的,从此次澳洲对溃疡病处理方式和态度便可见一斑。

反观我们自己,中国柑橘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但出口量仅占总量5%,试想如果我国柑橘总量的1/3都能走出国门销往全球,可能也不至于发生因产能过大、内部竞争导致行情大跌、果贱伤农的情况了。

澳洲柑橘溃疡病可以做到10多年“零发生”,而我国却已没有“净土”。不论此次柑橘溃疡病是否在澳大利亚持续蔓延或爆发,澳洲整个行业对柑橘病害风险管控的方式和态度还是值得国内柑橘甚至整个水果行业思考、学习的。

柑橘溃疡病防控,中国vs澳洲,完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