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登月計劃”:ET城市大腦三項技術論文入選CVPR

人工智能的“登月計劃”:ET城市大腦三項技術論文入選CVPR

在近日舉行的年度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盛會CVPR(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上,阿里雲ET城市大腦的三項視覺技術論文入選,與其應用場景息息相關。

簡單來說,ET城市大腦的三篇論文研究內容分別是:不改變硬件條件,提高視頻質量;優化卷積神經網絡架構,提高視頻計算效率;從局部看整體,利用GAN減少樣本標註來訓練視頻識別。

阿里雲ET城市大腦是城市級的人工智能中樞,已經在杭州、衢州、澳門、吉隆坡等11個城市落地。攝像頭是ET城市大腦感知城市運行狀態的重要入口。

以杭州舉例,杭州城市大腦已接管249路監控球機,覆蓋700多個道路斷面,視頻報警準確率達95%以上,釋放巡邏警力約200餘名,並能實現人工巡邏無法做到的365天24小時無休。2018年底,預計將有1700路視頻接入杭州城市大腦,覆蓋全城43%的道路範圍,上線後,監控覆蓋區域將無需人工巡邏。

但通過視頻看城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例如,早期安裝的標清球機攝像頭分辨率低、噪點多、監控角度不確定,特別在行人、非機動車檢測上為視頻分析帶來了很大挑戰,如何在不改變攝像頭硬件的前提下,提高視頻識別的準確度和效率?在攻克這一難題的過程中,催生出一系列世界級的頂尖技術。

目前,在全球性的車輛檢測、行人檢測與識別算法排行榜上,ET城市大腦視覺智能團隊都佔據第一位。去年,還有三項技術論文入選另一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CM Multimedia,涉及交通事故識別、人流軌跡判斷、交通數據樣本等研究領域。

阿里巴巴機器智能實驗室副主任華先勝表示,通過普通的攝像頭,城市大腦能夠讀懂各種車輛及行人的運行狀態和軌跡,這一視頻數據處理的規模全球罕見。城市大腦的應用場景是許多技術研究的起點,研究成果也將幫助到城市大腦落地,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登月計劃”。

華先勝是ET城市大腦視覺智能負責人,此外還是IEEE(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是視覺識別和搜索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

此次CVPR上,華先勝做了兩次主題報告演講,詳細闡述了城市大腦背後的視覺技術,最終實現全面、實時、全量地優化決策、預測和干預。目前已推出天曜、天鷹、天機這三大視覺技術產品及天擎這一大規模視覺計算平臺,解決交通事件實時感知、行人識別、車輛行人流量預測問題。

全球權威諮詢與服務機構Forrester曾發佈《New Tech: Computer Vision Software For AI In China, Q1 2018》報告,對國內機器視覺廠商進行了一輪全面評估,阿里雲被選入最強陣營。

作為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未來ET城市大腦還將向與城市治理有關的全部生態參與者開放平臺上的AI能力,引領技術孵化和產業發展,更好地改善城市管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