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知道李小龙死亡真正原因的人,和慈善家邵逸夫恩怨一生


邵逸夫作为邵氏的开创人员,很多的电视电影都出自他之手,无人可以与之匹及。但是在香港影坛却有着一位能够和邵逸夫平分秋色,那就是嘉禾的老板邹文怀。是香港乃至世界电影圈无人不知的人物,在电影圈内他的知名度甚至比邵逸夫还要高,嘉禾在全盛时期几乎成了香港电影的代名词。邹文怀在邵氏工作了12年,一直扮演着邵逸夫手下第一能臣的角色。

邹文怀,1927年生于香港。1948年在上海《申报》当实习记者,1949年自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返港,曾于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及《英文虎报)任职体育记者。1951年任职美国新闻处,在“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工作,主持美国之音。

当时邵逸夫刚从东南亚来到香港成立邵氏兄弟影片制片公司,邵逸夫本来想找他的老朋友吴嘉棠帮忙,但吴嘉棠坚决推辞推荐了邹文怀,出任宣传部主任。邹文怀出任的条件之一是他的下属必须由他亲自任命,邵逸夫答应后,邹文怀也推荐好友何冠昌出任宣传部副主任,此外还有蔡永昌、梁风等出任要职,也掌管着邵氏公司的大权。(这也为后来邹文怀带着何冠昌、蔡永昌、梁风等出走邵氏建立嘉禾并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邹文怀在邵氏时期最为成功的两件事就是协助邵逸夫购买下清水湾大片空地建立起摄影棚,以及挖来导演张彻。邹文怀在邵氏公司虽然职位不算高,但权力只在邵逸夫一人之下,事无巨细,也几乎都要通过邹文怀。

随后,总经理周杜文辞职离开,邵逸夫聘请了凌思聪继任总经理职位,随后又聘请方逸华女士负责“采购”,但实际上方逸华在逐渐的接替着邹文怀的工作。随后离开了邵氏,以40万港元成立了嘉禾制片公司,并带走了他之前在邵氏时期的下属何冠昌、蔡永昌、梁风、陈自强等;同时,嘉禾还获取了国泰制片公司在牛池湾斧山道的永华片厂的管理权,增强制作电影的实力,试图与邵氏相抗衡。

邹文怀监制了李小龙人生中最重要的几部电影,包括《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及《死亡游戏》等,成功助李小龙打入国际电影市场。其后又邀许冠文兄弟加盟,监制了《鬼马双星》、《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等本土喜剧,打破了香港票房纪录。而后又发掘洪金宝和成龙,监制了《林世荣》、《鬼打鬼》、《师弟出马》、《龙少爷》、《A计划》等动作影片。


嘉禾电影历程的转折点,来自于李小龙的加盟,而这也促进了独立制片人制度在香港影业的开始与发展。当时以罗维为主导的四维公司,到美国想找已经结婚息影的郑佩佩复出影坛,但郑佩佩已经无心复出。于是,四维公司无意中找到了李小龙,此前李小龙从美国返港想要与邵氏合作,但因为提出片酬1万元、拍摄时间不得超过60天、剧本必须李小龙本人同意等条件,而邵逸夫没有答应,邵逸夫的怠慢让李小龙火冒三丈。

邹文怀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主动派人到美国邀请李小龙,并以7500美元与李小龙签约。文怀为保住李小龙不被挖角,不惜亲自贴身保护,连李小龙上厕所也要跟随。嘉禾公司从泰国找来资金带着李小龙在泰国开拍《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后迅即取得320万港元的本土票房,高高的刷新了香港票房的记录。1973年,李小龙突然猝死,这给嘉禾公司带来不小影响。

而知道他突然猝死的原因的也只有邹文怀,邹文怀坦言,要把这个秘密带到棺材里面。1973年,许冠文手持《鬼马双星》的剧本找邵逸夫商谈开新戏的事宜。岂料邵逸夫看过剧本准备口头答应,许冠文却提出利润与邵氏“五五分账”,被邵逸夫拒绝,许冠文最终离开邵氏转投嘉禾。1974年10月17日,《鬼马双星》上映,打破了李小龙生前所有影片和邵氏《七十二家房客》的记录。


1978年,嘉禾开始迎来“七小福”成员的加盟。1980年,嘉禾更是以一张巨额支票将成龙从罗维手上成功挖角,并于1985年在嘉禾支持下成立“威禾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创业作为《警察故事》。到了九十年代。嘉禾通过罗维导演妻子刘亮华夺下李连杰。自九十年代末期以后,随着香港电影影响力减弱,嘉禾影业也面临重重困境。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股份全部出售给橙天娱乐,自此隐退江湖,结束了一段香江传奇。

邵氏由盛而衰,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邵逸夫的旧部邹文怀另立炉灶,成立嘉禾影业公司。香港电影依然在邹文怀一手创立的那个影视帝国的余辉之下坚强地生存着。由于邹文怀在开拓香港电影海外市场上取得众所周知的成就,美国全国电影院联合会于一九七九年推许他为最杰出国际影人。如今90岁的他依然健在,也是非常的健康。你喜欢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