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真厲害!天台的這個村又登上了《台州日報》頭版

6月5日

《台州日報》頭版刊登了

《後岸,奔向幸福的彼岸 》

與大家分享

「時事」真厲害!天台的這個村又登上了《台州日報》頭版

後岸,奔向幸福的彼岸

文/徐 平

家在上海青浦的孫建軍,時常掛念著天台縣的一個小山村。兩年前無意間的一次踏訪,他在此尋回了“夢中老家”,從此心生眷戀,成了村裡的常客。

小山村名喚“後岸”。唐代詩僧寒山子曾在村前的山洞裡隱居。如今,小山村發展為集漂流、觀光、採摘、餐飲、住宿及商務於一體的綜合性休閒度假村,躋身於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行列。村子裡的農家樂已發展到71戶,床位1800多張,餐位5000多個,成了長三角地區最火爆的鄉村休閒旅遊點之一,每年遊客以百萬計。

「時事」真厲害!天台的這個村又登上了《台州日報》頭版

“魔術師”的奇思妙想

讓時間倒退10年——

那時,“轟隆隆”“嚓嚓嚓”“叮叮咚咚”是村子裡“主旋律”,放炮聲、切割聲、鑿石聲覆蓋了鳥鳴聲、流水聲。村內粉塵飛揚、汙水四流,全村變成了一個採石加工場。

百年來,後岸村靠山吃山,單是在新千年前後的20多年時間裡,就有10來個村民喪生在石礦內,6個重度殘疾,帶血的石板一車車從村後的山上被運出。村民們迫切需要安全的生計,但他們苦於找不到跳出大山的門路。

2007年村委會換屆前夕,37歲的陳文雲回家參選村委會主任,即獲高票當選,後被推選兼任村支部書記。

是繼續“以命換錢”,還是按照省裡綠色發展的要求另謀致富路?村新班子痛定思痛,上任頭件事,就是踩下石礦業的剎車,走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農家樂剛剛興起,頭腦活絡的陳文雲看到了鄉村休閒旅遊的巨大市場前景。這破天荒的一招,在村內直接“炸”開了。許多石板匠堵陳文雲的家門:“你擋我財路,就要給我出路!”有的甚至嘲笑陳文雲把自己當成了“魔術師”。

「時事」真厲害!天台的這個村又登上了《台州日報》頭版

2009年,陳文雲個人墊資發展村辦農家樂,他和村裡約定:“建設資金370萬元我來出,賺了還我,虧了算我的,另外我交49萬元押金。”

2010年2月,村辦農家樂開始試營業,20天后一盤賬,淨賺7萬元。生意不錯,陳文雲底氣足了。他發動黨員帶頭,先後有13戶參與辦起了第一批農家樂。如同一枚火種,後岸村孕育了新希望。如今,後岸村農家樂已經發展到了第五批。

陳文雲自豪地說,村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時的6000多元,增到了去年的4萬多元;村級集體經濟也從2010年時的零收入,增到了2017年底的370萬元。

“石板匠”的苦盡甘來

若是閒來無事,58歲的陳齊根還是會開著電瓶車到村後的石礦舊址去轉悠。自打15歲走進石礦,他一干就是30來年。在一二百號礦工中,陳齊根是個好把式,賺的錢比在當時鎮政府上班的幹部都要多。

下山後,陳齊根嘗試外出打工。

「時事」真厲害!天台的這個村又登上了《台州日報》頭版

2009年,後岸村以“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為契機,實施了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對“空心村”實施改造。 一間間破舊的老房子被拆除,飲用水、電氣化、道路硬化、衛生改廁、汙水集中處理等改造項目相繼完成。

藉著農房改造的東風,不願再外出打工的陳齊根用全部積蓄建起了兩間聯排的“小洋房”。新房建設中,所有傢俱全部按農家樂的要求來添置。

5月正是旅遊高峰,中午時分,陳齊根家一下子湧進了三撥客人。愛人當大廚、一個村民當幫工,老陳則當起了端盤子的夥計。

從“石板匠”到農家樂經營戶,陳齊根角色的轉換,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農村落地的生動寫照。

“小老闆”的迴歸創業

走在一條貫穿南北的石文化街上,濃濃的鄉村氣息盡在一步一景之間。在綠樹掩映中,是一幢幢雅緻的鄉村別墅,那裡面就有陳永發的家。

“以前村裡很髒很亂,那時石材開採很興,全村石粉飛揚白茫茫一片,那些石材就雜亂堆放在路邊,朋友都不願來我家玩。”因為忍受不了家鄉髒兮兮的環境,陳永發選擇了外出經商。

現在,石礦關停了,村莊變美了,陳永發和許多在外創業的村民一樣,選擇了回家創業。

「時事」真厲害!天台的這個村又登上了《台州日報》頭版

相比以往奔波的日子,陳永發現在特別享受在景區裡做生意的體驗。他大方地說:“天天生活在景區中,一年還能賺上40萬元左右,這樣的日子哪裡找去?”

作為石板匠的後代,陳紅軍對當下的生態環境特別珍惜。他父親因為打石板,得了矽病,早早離開了人世。

返鄉後,陳紅軍辦起了“寒山居”農家樂。對於幸福生活,他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用健康換來的財富才有意義!”

「時事」真厲害!天台的這個村又登上了《台州日報》頭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