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莫作斷腸聲

青燈認為今天最大的喜訊是大B哥回家了。在他失蹤的這些天裡,著實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因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每個人都付出太多,也失去太多,但只有真的猛士,才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從這一點上說,大B哥無愧於“真的猛士”這一稱號。

在人生的旅途中,青燈一直認為,即使命運再艱難,也不要輕易屈服,即使現實再悲慘,也要敢於堅強面對。因為你面對的,不是詩情畫意,不是春花秋月,而是千溝萬壑、荊棘叢生的真實人生。而且上天很公平,因為每個人都要面對這些坎坷,但在如何面對坎坷這道選擇題上,有人給出的是滿分答案,有人給出的卻是不及格。

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莫作斷腸聲

寫下如上話語,不是青燈突然想來段雞湯文,而是確實有感而發。這幾天有一些朋友加青燈為好友,最關心的問題無非就是如青燈在《Q寶的第173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中所寫的那幾個問題,並且對當前的狀況展開“比慘大會”。可是,身處於同一個人生階段,有哪一個不艱難,哪一個不困苦,難道到處做“祥林嫂”,就能妥善突破困局?面對人生困境,沒有別的辦法,就是得咬緊牙關,與對方賽跑,比時間,比毅力,比決心。

青燈寫文章為哪般?每天很晚下班後簡單、迅速的吃飯,然後皓首窮經,伏案寫作。只因為有的讀者凌晨不睡覺,就是為了等青燈當天的文稿出爐,青燈為此大為感動,發下誓言:即使只有一個讀者,為了他的期待,青燈也會繼續寫下去。

青燈的文章和我本人一樣,就是壯懷激烈、高歌猛進。只因為青燈心中有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來自於青燈對生活的感知:真實地生活,不屈服於壓力,不囿於成見,不淹沒自己的初衷。因為我始終認為:人生不可能永遠面對歡歌笑語,苦難和黑暗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你必須堅強面對。

所以青燈的文章只為知音而作,青燈的知音就是那些和青燈一樣,在生活中滿懷激情,永遠充滿鬥志,不畏強權,為真理而戰的普通人。不管你是八歲還是八十歲,不管你是巾幗還是須眉,只要你沒有喪失生活的勇氣,不甘於做行屍走肉,不甘於被命運所擺佈,你就是青燈的知音。“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正因為知音難求,方才顯出知音的可貴。

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莫作斷腸聲

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莫作斷腸聲

“馬革裹屍”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馬革裹屍”就是說用戰馬的皮把屍體包裹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戰士只需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故鄉。這句名言也被中國歷史上的代代好男兒銘記併為此捨身赴義。

南宋詩人李春叟面對宋末華夏男兒英勇抗元的壯舉,而寫下“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莫作斷腸聲”這樣的名言警句,用以表達對獻身報國的壯士的敬仰;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青燈和每位年輕人一樣,向來以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榜樣,熱愛祖國,熱愛故鄉,希望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老百姓“倉廩足、知禮節”,併為此有著隨時為國獻身的決心及勇氣。青燈相信,美好的未來是靠每個人用心爭取而來,只要你心中充滿光明,併為了這份美好有著“馬革裹屍”的勇氣,生活不會負你!

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莫作斷腸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