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設新徵程吹響集結號

法治政府建設提檔增速

●2004年頒佈的《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此後的五年間,改革推進到哪裡,法治就跟進到哪裡。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修訂法律95部、制定修訂行政法規195部,經濟發展、民主政治、文化促進、民生保障、國家安全、生態文明等領域一批改革發展急需的立法及時出臺。

●2015年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確立了今後幾年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

●2016年、2017年,國務院法制辦連續兩年開展了督察工作。

6月4日,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重慶市副市長李殿勳、浙江省政府法制辦主任俞世裕、江蘇省政府法制辦主任高建新、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等人,齊齊出現在了坐落於北京市海淀區長春橋路6號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他們此行有一個共同目的——參加省部級和廳局級幹部建設法治政府專題研討班。時隔七年之後,以建設法治政府為主題的省部級幹部專題研討班於6月4日在中央黨校再開班,同期套開的還有廳局級幹部建設法治政府專題研討班。

據悉,這一由中央組織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司法部共同舉辦的為期五天的專題研討班,共有97名省部級和廳局級幹部參加。這也是在黨的十九大後舉辦的第一個省部級和廳局級幹部建設法治政府專題研討班,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重要進程之際,此次研討班的舉辦,學員們覺得“很解渴”;而輿論則評價為,其吹響了法治政府建設新徵程集結號,意義重大。

新的歷史起點

新的方向和路徑

去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指明瞭新時代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方向和路徑。

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長期重大的歷史任務,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2004年頒佈的《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此後的五年間,法治政府建設提檔增速,步伐更快、措施更實。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修訂法律95部、制定修訂行政法規195部,經濟發展、民主政治、文化促進、民生保障、國家安全、生態文明等領域一批改革發展急需的立法及時出臺。

2015年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確立了今後幾年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成為衡量法治政府建設水平的關鍵詞。

2016年和2017年,國務院法制辦連續兩年開展了督察工作。

據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介紹,天津行政權力的運行更加規範有序。天津建成了市區兩級行政執法監督平臺,開展平臺巡查和重點領域執法監督,及時糾錯執法案件,妥善處理以市政府為被告的行政訴訟案件。自新行政訴訟法實施以來,以天津市政府為被告的262件行政應訴案件“零敗訴”。

2017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

“法治政府建成時間點的調整,恰恰是我們準確把握法治領域社會矛盾、認識到法治政府建設不充分、不平衡的結果,是綜合考慮各種制約因素做出的理性判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曾撰文表示,按照這個時間表,最終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還是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建設法治政府要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重大作用。業內專家指出,法治政府建設需要增強領導幹部的法治觀念、法治意識,從目前來看,“一些領導幹部對法治政府建設重視還很不夠,‘頭雁效應’還遠未有效發揮”。

因此,業內專家盛讚本次省部級和廳局級幹部建設法治政府專題研討班的開班及時且關鍵——在改革開放40週年、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重要進程之際,吹響了法治政府建設新徵程的集結號。

而對於省部級和廳局級幹部——這些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關鍵少數”來說,這次研討班帶給他們的收穫很大,很多學員在學習交流中都提到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理解更加全面了,對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路徑更加明確了……

法治政府建設

督察要長出“牙齒”

本次專題研討班的第一課由司法部部長傅政華講授。傅政華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切實將這一思想貫徹落實到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奮力開創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新局面。”

傅政華強調,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地位達到新高度,全面依法治國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要求我們更好地統籌兼顧、推進落實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各項工作。

在傅政華看來,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要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大力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目前,“三項制度”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試點工作,需及時總結經驗,儘快全面推開。同時,還要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建立運行執法信息平臺,提升執法水平和效率。

傅政華還強調,要完善法治政府建設督察機制,形成從黨政領導幹部到工作人員的責任閉環,構建知責明責、守責盡責的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法治政府建設督察要長出‘牙齒’來。”傅政華說,“督察工作決不是簡單的調研與座談,而是要採取高度務實的做法,堅決不走形式,如不事先通知、隨機確定督察地點等。”

越來越深入、嚴格的法治政府建設督察,對於督察對象而言註定不會是一場“和風細雨”。用司法部黨組書記袁曙宏的話來講,“要和環保督察一樣有力度,即使一時長不出‘獠牙’,也要先長出‘利齒’來。”

袁曙宏正是本次專題培訓班的第二位授課人。他強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根本的是要切實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重中之重是抓督察抓落實,緊緊圍繞建設法治政府的主要任務推動各項措施落地生根,堅決保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充分用好考核評價和督促檢查的指揮棒,推動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形成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強大合力和濃厚氛圍。”袁曙宏的話擲地有聲。

除了上述對全面依法治國新形勢新任務的系統解讀、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部署和指導的課程外,研討班還安排有依憲治國依憲行政、司法體制改革的專題講授、反腐敗問題介紹、貿易政策合規的專業解讀等等。並且,形式上也體現出了多樣化:既有理論講授的內容,也有實踐探索的交流;既有案例教學,還有結構化研討,其間還專門安排了一次由傅政華、袁曙宏與學員代表的晚間座談會。

在6月8日的研討班結業儀式上,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學習,進一步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交流了問題、分享了經驗,明確了方向、堅定了信心: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主體工程,關係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關係到黨的執政地位、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切實增強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動性、自覺性、緊迫感和使命感,把建設法治政府擺到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地位來謀劃和推進,努力開創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

延 伸 〉〉〉

法治政府建設 各地正在行動

5月8日上午,陝西省延安市召開建設法治政府示範市創建動員會,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深化認識、強化責任,紮實推進“建設法治政府示範市”創建工作。按照規劃,到今年8月,延安市將完成創建工作。

陝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2017年10月印發的《陝西省建設法治政府示範創建活動安排意見》提出,通過示範創建、檢查驗收確定“建設法治政府示範市”一個,“建設法治政府示範縣(市、區)”20個,“建設法治政府示範省級部門”五個,“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示範市”“行政決策示範市”“行政執法示範市”“行政複議示範市”各一個。

而延安則擔起了“建設法治政府示範市”的重任——提出陝西省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制定《陝西省行政許可和政務服務地方標準》,推行行政許可標準化,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加快建設“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省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等。

陝西省的一系列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其實是我國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一個縮影。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間,全國各地的法治政府建設提檔增速,步伐更快、措施更實。這其中,浙江省2016年年底開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影響頗為深入。2017年1月,“最多跑一次”改革被寫入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2月,浙江省政府印發《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改革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啟動,著力在攻克“信息孤島”、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商事制度審批“三大難關”上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間,黨中央以法治方式推進“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從源頭切斷行政審批邊減邊增、明減暗增,以制度推動政府權力“瘦身”、職能“健身”。尤其引人矚目的是行政執法領域在去年實現的重大突破——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試點。

2017年,國辦印發了《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國務院法制辦組織32個地方和部門開展試點,初步建立了統一的執法信息平臺。“這幾年,我們的法治政府建設可以說是‘有動靜有雷聲有雨點’,立法趨於完善,執法日益規範,確實很有成效。”今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新疆誠和誠律師事務所律師潘曉燕說。

不過,在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看來,法治政府的建設任重道遠,還應著力在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行政執法以及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等問題上取得突破。譬如,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對此做出了明確部署,強調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監管方式,賦予省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探索黨政機關合併設立和合署辦公等。

那麼,除了紀檢監察合署辦公外,其他哪些還需要探索黨政機構合併設立和合署辦公,可否探索黨內新設立的法規機構與政府法制機構合署辦公?這些問題均是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實踐必須回答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