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喻小惠相及,不如相忘於渾沌,各得之為樂,又烏取乎仁義之區區者哉!”。

意思是:泉水乾了,兩條魚一同被擱淺在陸地上,互相呼氣、互相吐沫來潤溼對方,顯得患難與共而仁慈守義,難道這樣會沒有湖水漲滿時,各自游回江河湖海,從此相忘,來的悠閒自在嗎?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說,中國人能共患難,難以共富貴;而西方人是能共富貴,而難以共患難。

就是說中國人執著難忘於相濡以沫窘境下的溫情,而西方人喜歡相忘於江湖海闊天空的自由。

但我認為這或許只能指代以前的中國人了,現在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更側重欣賞的是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

這句話現在也指放棄曾經的執著(情感心執),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執著對事物的痴)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痴字不知道有多少人陷入其中,痴於情,痴於義,痴於忠,痴於畫,痴於吃、、、

天龍八部裡王語嫣就是一個十足的痴人,和我一樣,執著於過去,執著於永恆。即使知道沒有結果,即使知道所付非人,即使知道會頭破血流。依然痴於自我。即使最終和段譽在一起了,也忘不了,改不了。所以,最終,段譽才會傷心失望後出家吧。還有倚天屠龍記裡的蛛兒,她愛的是張無忌,又不是張無忌。愛的是小時候那個驕傲的蠻橫的給她手臂留了一個牙印的張無忌,又不是,或許,她只是痴於過去,痴於自我罷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說道這我又想到一個佛家的小故事。

老和尚背姑娘過河,小和尚看不慣,老和尚說,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清淨在內心,行為上的善舉,姑且做了,做過後,瞭然放下就是。

老和尚背姑娘過河已經背了,如何放下呢?這應該是當時小和尚的想法。

和尚背姑娘過河是一個善舉,也是一個形式。佛在心中,何必執著於形式如何?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這應該是老和尚的看法。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風,吹,旗動,是風動?是旗動?還是你的心動?”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這裡面應該有共通之所在。但和尚背姑娘過河是形式,僅僅只是形式嗎?或許在老和尚那裡是,但在小和尚心裡不是。因為小和尚心動了,小和尚也痴了。老和尚是和尚,小和尚也是和尚,但也還不是和尚。老和尚注重的是佛,小和尚的心在塵俗中。所以,兩者都是對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故事我第一次聽說是從劉青雲主演的電視劇《世紀之戰》裡面的方新俠對一個姑娘說的。當時受到極大地震動。因為當時的我也執著於對一個女孩的痴。這種痴或許不僅僅在於那個女孩,而在於過去一同相處的溫情、對過去的留念、對逝去年華的感傷、對感情信念的堅持。當時曾有大徹大悟的感覺。但終究朽木是不可雕的。對這個女孩的痴一痴就是二十多年,至今無法改變。而相忘於江湖更是無法做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但莊子寫這句話未必就是欣賞“相忘於江湖”了。

莊子本篇文章的論點是“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意思是:與其稱譽堯而譴責桀,不如把兩者都忘掉而把他們的作為都歸於事物的本來規律。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泉水乾了,兩條魚一同被擱淺在陸地上,互相呼氣、互相吐沫來潤溼對方,顯得患難與共而仁慈守義,難道這樣會沒有湖水漲滿時,各自游回江河湖海,從此相忘,來的悠閒自在嗎?你這樣想就和稱讚堯卻去譴責桀一樣,但這兩者都不過是事物本質規律的一個反應而已。

這又可以延伸到唯物和唯心的矛盾。物質的存在真的是存在的嗎?還是僅僅只是我們內心的一個反應?能量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能量?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文明。最終能留下來的、最真實的、最有力量的。是物質軍事的強盛?還是文明、文化、精神的永恆?中華文明又是什麼呢?是四大發明?是廣闊的土地?是中式的建築?漢服?還是蘇武牧羊的執著、嶽武穆精忠報國的節義、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屈、、、?或許都是,也或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以一段網上看到的和尚背姑娘過河的另一個說法來結尾吧。

一群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過河邊,見一個姑娘正在發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於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小和尚們驚得目瞪口呆,又不敢問,這樣又走了20里路,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

A和尚:師傅啊,我們都是出家人,你怎麼可以背一個女孩子過河呢?

B和尚:並且,這個女孩子很漂亮哦,原來師傅也不是坐懷不亂的人啊!

C和尚:師傅幫助人是對的,但你既然是幫助一個女孩,就應該考慮輿論,你應該事先多想想,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嫌。

D和尚:10公里以外分明有座橋的,師傅為什麼不指引女孩子走橋呢?

E和尚:我早就看出師傅有當主持的野心的,他其實是想說明自己做的善事多罷了,誰知道那個女孩是誰啊?也許就是個‘託’吧?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是一個一般的女孩,看見和尚背自己,是會拒絕的,但是她二話不說就同意了,這不讓人懷疑嗎?再說,她想讓和尚背過河,論理也應該向我們這樣的年輕力壯的小和尚開口啊,怎麼反倒求助老和尚呢?還有,我還看到女孩過了河向師傅暗中使了一個顏色,笑起來還挺嫵媚的,師傅揹她過河時候在她的大腿上捏過嗎?不然女孩子的笑怎麼這樣‘野’啊?

A和尚:原來是這樣啊!師傅原來在我的心目中是個很有威望的人,原來也是裝的啊!社會太複雜了。

B和尚:我們不能再往前走了,如果再往前走,不知道師傅會領我們走到哪裡去呢。讓師傅說清楚,他有什麼動機?心裡有什麼鬼胎?我看E和尚分析的有道理,我們跟E和尚走。

……

老師傅:阿彌陀佛。出家人慈悲為善。女孩不過一求,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們怎麼背了20裡地還沒放下?善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