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的“缺憾”,同样美

很多朋友在挑选手工汝瓷作品时,经常会感叹难以找到一件称心如意的完美品,因为看到的作品总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不是器型不够规整,就是釉面上有棕眼,或是釉色中存在小黑点,口沿处有缩釉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疑问,并非是因为当代的手工汝瓷作品全都粗制滥造,也不是因为他们碰到的都是次品,而是因为他们还不了解手工汝瓷的生产工艺和汝瓷的胎釉特点,因此而造成的误会。

汝瓷的“缺憾”,同样美

汝瓷以“形、质、色、韵”四绝享誉瓷坛,作为青瓷当中的贵族,宋代官汝的烧制技术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虽然自宋以后历朝历代都有模仿,但入门易,求精难,极少有人能够烧出宋汝的意境。因为,作为宋代官窑的汝瓷,由于烧造难度大,烧制时间短,加上窑口毁于兵灾,技艺失传,自南宋起,就有了“近尤难得”的感叹!倘若瓷人没有多年的制瓷经验作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天赋和执着的努力,是绝对无法破解其中奥秘的。

近十几年来,随着收藏文化的日益浓厚,加上受庞大市场需求的刺激,海峡两岸迅速涌现出几十个现代仿汝品牌,然而,除了少数陶艺家始终坚持使用传统的手工烧制工艺外,大多采用化学染料调色及模具定型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与传统的汝瓷相比,无论是形态,还是神态,都相去甚远。加上手工汝瓷受烧制工艺,施釉方式及胎土特点的影响,自身存在一些不同于其它瓷类和工业化陶瓷产品的“缺陷”,这些“缺陷”,即使是在传世的宋代官汝上也是普遍存在,属于汝瓷的遗传性杂症,极难根治,因此需要玩家在购买前就加以认识和了解,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误解,就能为自己挑选到一件称心如意的汝瓷作品。

汝瓷的“缺憾”,同样美

一、变形

二、棕眼

棕眼和针孔的产生,专家解释为“由于汝瓷的结构釉在燃烧过程中粘连性较强,加上施釉较厚,造成结晶水排出不易,因而导致出现棕眼和针孔”。除此之外,我猜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胎釉中混杂了少量可燃烧,易分解的物质,挥发后在胎面和釉下形成一个深层位的孔洞,导致表层釉水下沉,从而在釉面上形成一个漏斗状的棕眼。这种情况在使用白色瓷胎的仿汝作品上比较少见,大多集中在使用铁胎的作品上,估计是因为铁胎中的可溶性杂质较多,剔除难度较大所造成的,只要作品上的棕眼数量不多,且未穿透胎骨,影响日常使用,都可以忽略。据笔者观察,决定棕眼数量的主要因素,除了胎土的种类外,还与器型的体积和种类有关,器物面积愈大愈明显。

三、色点

为了还原出绝美的釉色,很多汝窑都采用含铁量较高的棕红色瓷土,这种瓷土中含有的能够发色的金属及矿物质种类较多,研磨及筛选过程当中,很难彻底清除;加上调制釉水时不小心掺入的有色杂质,都有可能在釉面上形成色点。色点的存在是烧制工艺的缺陷造成的,属于可控制但难杜绝的范畴,没有当然最好,如果有,只要是色点面积不大,颜色和位置不过分突兀,还是属于可接受的范围。个别时候,色点还会具有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笔者所藏许德家老师烧制的一只青釉圆融杯,在杯身正中就有一个芝麻大小的黑色色点,老板是当次品卖给我的,可在我看来,这个色点就如一颗长得恰到好处的美人痣一般,正因为有了它,这只杯子才显得更有味道,要是拿个正品跟我换,还真是舍不得。

四、缩釉

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口沿处单独上色描过圈口的作品,由于釉水溶化及重力下垂等原因,造成口沿处的釉面整体向下收缩,形成线性缩釉,这会使口沿处圈边的釉色犹如宣纸上韵开的墨色,由浓到淡自然向下在釉水中过渡,形成一种发散的美,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上下收缩弧度较大的器型上,特别是在褐口白釉的颜色搭配上最为突出,但从总体来说并不常见;二是在汝瓷的内底部或足部出现的局部露胎式缩釉,其形状不规则,产生原因多样,一是施釉时由于胎土过于干燥,局部釉水与胎土结合不好,中间存在缝隙,烧制后导致缩釉;二是胎釉中含有杂质,高温分解后所导致。第一种缩釉完全可以接受,一些人对此还特别欣赏,专门寻找此类作品;第二种则属于工艺缺陷,一般都被列为次品,但大多都不影响使用,只要价格够优惠,非常适合刚刚入门者选用。

五、垂釉

由于大件汝瓷施釉较厚且面积较大,在窑内高温溶解后由于重力原因会造成自然下垂,使釉层表现出上薄下厚的特点,个别甚至会在足部出现类似建盏的釉滴堆集。这种情况有的是瓷人为了装饰刻意而为之,有的是受器型局限难以避免,总而言之,只要垂釉不影响器型的整体美观和使用,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只要瓷人控制得当,相反还会身价倍增。

六、釉浊

乳浊釉是汝瓷区别于一般青瓷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展现出凝重莹润的玉质感,标准的汝瓷釉水玻化程度都较低,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乳浊状,用高倍放大镜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特征,属于正常现象。倘若仅凭肉眼观察就能看到明显的不规则乳浊斑块,且釉色灰暗,釉质干涩,则属于烧制温度不够,或是釉水选用不当,应当谨慎购买。

七、气泡

胎土及釉水中的物质在高温烧制下释放出气体停留在釉层中,古称“晨星稀”。透过灯光的照射,釉水中的气泡会对光线产生散射作用,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光影效果。用带灯的高倍放大镜查看,釉水中密集的气泡宛若满天的繁星,十分漂亮。只要气泡体积和气泡数量不是过分离谱,仅凭肉眼观察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都属于正常范围。

八、开片

行话称为“崩釉”,是因为开窑时胎釉遇冷后由于收缩比例不同所造成的一种物理现象,属于汝瓷的一个典型特点,也是构成汝瓷器韵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器型开片的大小和特点,可分为蝉翼纹、蟹爪纹,火焰纹等等,又根据沏泡茶叶的不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开片会慢慢显现出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黑或棕,或金或红的色彩纹路,古韵十足。汝瓷的开片犹如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窑烧制的同一类作品,受自身品质及窑位等因素的影响,开片种类也差异甚大,藏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并选用适当的茶叶泡养,泡养时切不可急功近利,应以淡然之心处之,还可根据器型的特点和个人的喜好,采用内外全养,或是内养外不养的方式,细心对比使用前后的变化,慢慢享受其中的乐趣。只要是汝瓷的开片仅限于釉面,未及胎骨,用手触摸时没有明显的凹凸感,轻弹器身时声音清脆,没有胎体开裂后形成的闷音,就属于正常情况,完全不会影响使用。汝瓷分为开片和不开片两种,不能单以有无开片作为判断其是否为汝瓷的标准。

以上列举的八种“缺陷”,有的属于汝瓷自身的特点,有的是因为烧制工艺的缺陷所产生的问题,只要能够正确认识,把握适度,就不必为此而纠结,相反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如断臂的维纳斯那样,成就出一种神奇的“缺憾”之美。

汝瓷的“缺憾”,同样美

倘若一件手工汝瓷作品完全没有了以上这些种种“缺陷”,那就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汝瓷了,亦或是灵光乍现后的天赐之物,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碰上了,是你的缘分,碰不上,也没必要去遗憾。只要你看中的作品器形不变,胎体不裂,釉色匀净,釉质莹润,棕眼不多,色点较少,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合格的汝瓷作品,完全可以大胆地购买和使用,相信它也一定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